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辛亥革命网 2010-09-13 00:00 来源:红网 作者:红网 查看:
三十年前的1978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具有重大而深远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这是一次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党通过这次全会,终于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引向了健康发展的道路,使社会主义中国成功地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深刻的历史性的伟大转变。
一、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邓小平同志曾深刻地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共十七大对这场革命的目的进行了高度概括,明确指出改革开放这场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改革开放是我党在经历了艰苦探索、吸取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之后作出的义无反顾的战略选择。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极其清醒地认识到,不搞改革开放,不发展社会主义,任何别的道路都只能是“死路一条”.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毅然地选择了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这一伟大历史转折,是党通过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分析和对时代主题、人民愿望的准确把握之后做出的正确选择,也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选择。由此而产生的中国巨变已经被世界所公认,为历史所记载。
改革开放是一场全新的革命。中国的改革开放既没有走“全盘西化”的歪路,也没有走自我封闭拒绝变革的绝路,而是始终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使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在中国大地上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崭新局面。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使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
改革开放30年,茂名市的面貌也焕然一新,经济和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茂名市本地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3.06亿元迅速增长到2007年的1024.66亿元,增长了77倍,年均增长速度12.6%;人均本地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22元迅速增长到2007年的17113元,增长了52倍,年均增长速度13.9%;农业总产值、粮食总产量、水果总产量、肉类总产量、蔬菜总产量、水产品总产量六项经济指标10多年来一直位居广东省地级市第一;茂名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炼化一体化基地;地方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2.51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1.66亿元,增长了12倍,年均增长速度9.1%;人民生活明显改善,1978-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23.2元增长到111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55.3元增长到5051元,分别增长了34倍和32倍。城乡的科技、文教、卫生、体育、新农村建设和城市社区服务等社会事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群众从改革开放中真正得到了实惠。
通过改革开放,我国还基本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开放也使中国共产党的面貌焕然一新,党在改革开放中更加成熟。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三、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一)完善有利于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要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使改革开放始终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三)提高改革开放决策的科学性和改革开放措施的协调性,使改革开放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前推进。
(《茂名日报》作者单位:中共茂名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