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首次提出三通(2)
辛亥革命网 2010-08-17 00:00 来源:新华网 作者:新华网 查看:
“江八点”遭遇“李六条”
没有回归,并不意味着没有交流。“邓六条”发布四年后,蒋经国开放老兵大陆探亲,揭开了两岸民间交流的序幕。1988年,大陆成立国务院台湾办公室,三年后,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而海峡交流基金会则在1990年就在台湾成立。1993年,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和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在新加坡举行两会领导人第一次会谈。
与此同时,在美国的怂恿下,台湾的分裂倾向也在发展。为遏止这股势力,江泽民的“江八点”遂于1995年1月30日出台。在徐博东看来,“江八点”中最具新意的内容之一是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可以分步骤进行,即“作为第一步,双方可以先就‘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江八点”还首次使用“我们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大陆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的新提法。“所谓‘适当身份’,意指访问的身份应符合一个中国的原则。”徐博东说。
两岸政治的云诡波谲常常出人意表,谁也没有想到,三个月后,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会抛出“李六条”,全面拒绝了“江八点”提出的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呼吁。1999年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海协会会长汪道涵计划中的访台行程亦被迫嘎然而止。
“和平发展”取代“和平统一”
之后陈水扁“执政”八年,继续玩着挑衅大陆的游戏,推动“去中国化”,抛出“一边一国”论。面对严峻的两岸关系,2002年上台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开始展开更加灵活务实的对台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思维、新政策、新做法,在调整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徐博东说。
“胡四点”在2005年3月4日对外发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仍然被摆在第一的位置。第二点到第四点均带有“决不”二字: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同胞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徐博东认为,“这从战略高度准确地把握了台海局势及其变化,显示了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前景的真诚愿望。”
这只是新一代领导集体发布对台政策的序曲。3月14日,全国人大以高票通过专门针对台湾问题的第一部重要法律——《反分裂国家法》,开创了“依法遏独”的新阶段。
绿营对此强烈不满,但这没有遮蔽住蓝营的长远眼光。2005年4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紧握双手,翻开历史新篇。会后,两党共同发表了会谈新闻公报《两岸和平发展愿景》。日后,“和平发展”成为中共对台政策的主轴,至于“和平统一”则甚少提及。
2008年4月,胡锦涛提出了“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十六字方针,特别强调“和平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资深专李家泉认为,这是大陆对台政策的第三次战略性调整,是对《告台湾同胞书》所体现的第二次战略性调整的进一步深化、具体化和灵活化。而最新的“胡六点”的提出无疑是大陆对台新思维的一次更加灵活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