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甘肃社会(3)
辛亥革命网 2011-03-21 00:00 来源: 作者:牛海桢 查看:
袁世凯窃取辛亥果实后,一面镇压各地革命,一面借革命力量压制清政府,迫使清帝退位,在全国各省大部分都起义反清的时候,甘肃顽固势力仍坚持其反动立场,张林焱和刘尔好分别以咨议局正副议长身份领衔致电袁世凯反对共和,说“我中原民族休养于专制政体之下者四千余年,服教畏神,遂受习惯”,公开要求以孔教和专制立国,并表示要:
“联合陕甘新三省及他省同志,共图保境,遥戴皇灵,决不承认共和主义”。可见当时甘肃封建势力的顽固和嚣张程度了。
秦州独立和清帝退位,促进了反革命势力的分化瓦解,以长庚,升允为首的反革命死硬派,不甘心失败,继续进攻陕西妄图挽回危局,但以前线马安良、周务学等地方实力派为了保存自己的地位和实力,便仿效各省立宪派和投机分子实行假共和的伎俩,由“实际上并不知共和为何物”的代布政使赵惟熙与咨议局议长张称游领衔,于1912年3月15日发出承认共和的电报,袁世凯接电后立即发表赵惟熙为甘肃都督。但实质上,宣布共和后,甘肃地方当局“满印未换,满制不改,翎顶衣冠恙如其旧”,完全是换汤不换药的把戏,更为可笑的是其宣布条文则以共和为周后出奔,周召摄政,若谓暂占十五后后尚可复位者。”就这样,甘肃便贴上了“共和”的门面,而率先在甘肃竖起共和大旗的黄钺则在北京的政治压力下放弃领导而兰州镇压人民起义昀刽予孕马安良.此时竟担任了甘肃国民党部部长,倾向和支持革命的省议会议长李镜清被刺身死,甘肃社会完全处于封建顽固势力和新兴起地方军阀的控制之中.人民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仅多了块“共和刀的招牌而巴。
综观辛亥革命前甘肃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和甘肃辛亥革命的过全程,我们可以看出,政府的席败黑暗,经济结构的单一和落后,文化思想领域内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无不深刻地影响着甘肃辛亥革命的过程,规模和结果,在封建统治下,农民作为一个革命的阶级,在没有正确方针指导的情况下,他们自发斗争没有可能改变自身的命运。同样,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资产阶级也不可能使革命进行到底,黄钺在组织临时军政府时就曾说: “以才德浅薄,暂肩此任,一俟全局大定,组织完备,即行取消”,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软弱面力,不识敌友,放弃革命领导权的行径,体现了其软弱性和妥协性,在甘肃人民内部孕育的革命情绪已完全成熟的情况下,他们不敢深入地去组织、发动群众,却一味地在士绅和知识分子中间寻求支持,最终不免遭到了失败,这充分说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本性决定了她们不可能使中国完全成民主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不可能在中国实现。只有当先进的生产方式在社会上确立起来,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组织起先进政党时,革命才有可能成功,甘肃的社会状况和辛亥革命在甘肃的失败,充分说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