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为什么没有走上政党政治的道

辛亥革命网 2011-03-19 00:00 来源: 作者:李洪方 邓兴坡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创,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为什么没有走上政党政治的道路,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创建了中华民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较为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议会制度,从而出现了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热潮。此后,虽然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在中国实现政党政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到1914年1月10日,袁世凯最终下令解散了民国第一届国会。国会是资产阶级政党活动的舞台,政党政治的运作中心,没有国会,就无政党,政治可言,实际也就是宣告了政党政治在中国的失败。探究民国初年中国为何没有走上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道路,主要有以一,三个力面的原因。

一、从当时的中国社会环境看,尚不具备实行政党政治的条件。政党政治属于政体范畴,是取得统治地位的阶级所采取的一种统治方式,与国体是互相适应的。辛亥革命以后,中国表面上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体,但实权却掌握在临时太总统袁世凯手里。很明显,中国的共和国体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共和国体是不一样的。在西方,掌握政权的是资产阶级,属于真正的共和国体。而在中国,掌握实权的是仍属于封建势力或者说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袁世凯,属于虚假的共和国体。在这虚假的共和国体上,希望建造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大厦,根墓原本就不牢靠,失败也就是必然的了。

 二、从当时的资产阶级政党自身来看。它们也还不具备实行政党政治的条件。无论国民党还是以梁启超为首的进步党都显得相当幼稚,远不是一个成熟的资产阶级政党。这与中国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密切相关。他们都没有意识到中国实行政党政治,需要花费很大力气改造社会环境,清除政治障碍。相反,国民党放弃了同盟会时期“力谋国际平等”和“男女平等”等反帝反封建的纲领,组织也极为混乱。进步党则幻想通过拥袁的方式来分享政权。它们实际上并不真正懂得实行政党政治,不但要保持政党内部的统一和团结,还要正确处理各党之间的关系,绝不可以一党一派的利益代替国家利益。而实际情况是,各党内而争权夺利,一盘散沙,外而各争意气,不共戴天,常给袁世凯造成可乘之机,以致国民党的反袁斗争和进步党的拥袁分权,均成水中捞月,落得个两败俱伤的可悲下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