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辛亥革命网 2010-11-1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吴文昭 查看:
“苏维埃”一词是俄文“Советский”的音译(英文为Soviet),意即“代表会议”或“会议”。这个特有名词的诞生,是因为俄国1905年革命时出现了一种由工人罢工委员会组织起来的工人代表苏维埃政权组织形式,简称为“苏维埃”,列宁称之为“革命政权的萌芽”。它具有工人起义机关和工人自治政府的双重性质,满足了共产党人领导工人对政府进行斗争的需要,后来逐渐发展为一种政权组织形式,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苏联当时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各国共产党的大本营和革命楷模,各国革命都按照俄国革命的形式来展开,名曰“苏维埃革命”。
中国共产党在决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之前,对苏维埃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认识。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后期,统一战线内部出现了暗流,革命形势不断变化,共产国际内部经过反复争议,终于在1927年8月9日,发出了要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建立苏维埃的指示。中共中央遵照这个“八月指示”,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于9月19日通过了《关于“左派国民党”及苏维埃口号问题决议案》,打出了“苏维埃”革命的旗号,不久掀起了中华苏维埃运动第一次高潮,由这年11月持续到次年9月,其间建立了50余处县、区、乡级苏维埃政权,其中广州起义的第二天即12月12日宣告成立的广州苏维埃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苏维埃政府。此后,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鄂豫皖、湘鄂西、左右江等若干块较大的苏区。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旧址
图1: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一苏大”在江西瑞金叶坪举行,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鉴于各地农村苏维埃的存在已是事实,1930年2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召集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的通告,首次提出建立全国苏维埃中央政权以统一领导全国各地苏维埃区域革命斗争的构想,开始了建立全国性苏维埃革命政权的筹备工作。随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会议和全国红军代表会议(1930年5月中旬)、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央准备委员会(简称“中准会”)第一次全体会议(1930年9月中旬)、中央政治局会议(1931年2月)等重要会议为“一苏大”的召开准备了条件;1931年1月,于江西宁都小布成立的中共苏区中央局(后迁瑞金叶坪),受中共中央委托,也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做了大量筹备工作。1931年4月下旬至5月下旬,由于中央苏区一直在进行第二次反围剿战争,决定在红五月召开“一苏大”的计划只能后延。7月1日,《战斗报》发表《苏区中央局关于召集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决议的附注公布了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将“苏大会改期至十月革命纪念日(公历十一月七号)举行”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