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愈之观感中的“新政协”

辛亥革命网 2014-02-20 00:00 来源:人民政协网 作者:杨建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全国解放初期,胡愈之筹办了著名的《光明日报》,并担任该报首任总编。在“新政协”会议召开之时,胡愈之通过《光明日报》,参与、记录

  全国解放初期,胡愈之筹办了著名的《光明日报》,并担任该报首任总编。在“新政协”会议召开之时,胡愈之通过《光明日报》,参与、记录、见证了“新政协”从筹备到召开的全过程,并发表了自己的观感。这些内容,在今天读来,仍然可以感受到建国初期的“新气象”、“新作派”,感受到人们对未来的无限向往……

  1949年6月15日,“新政协”的筹备会在北平宣告成立。经过五天会议,“新政协”的准备工作初步完成。就在20日这一天,时任《光明日报》总编的胡愈之,立即写下了一篇庆贺文章《全国人民大团结 民主建国第一步》:“全中国人民都希望有这么一天。这么一天已经到来了。”

  “一部新的历史正在开始”

  对于“新政协”筹备的顺利进行,胡愈之认为:“这不是一件小事,这是天大的事情。因为这表示全中国人民破天荒第一次大团结,向民主建国的大路,跨上了第一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国人民要求建立人民自己的政权,是好多年以前的事了。”然而,“中国自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都不能完成民主建国的工作。”现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为全国民主党派,进步团体,爱国人士所共同支持的反封建主义,反帝国主义,反官僚资本主义的英勇斗争”已基本胜利,“因此中国民主建国,已经铺平了道路,清除了横在道路前面的主要障碍物。中国要建立人民自己的政权,建立人民自己的国家,即使还有一些困难等待克服,客观上的可能性却完全存在了。”

  对于“新政协”筹备会的召开,胡愈之认为,它至少表现了两个重要特点:第一,它表现了空前的团结。“参加新政协的二十三个单位,包含了中国各主要民主党派与无党派民主人士,包含了四个革命阶级: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包含了人民解放军工农青妇学各团体的代表,以及产业界,文化界,教育界,少数民族与海外华侨民主人士。……筹备会本身已经表现了全国人民大团结……它将真正代表全国最大部分的人民大众。”

  第二,胡愈之认为:它表现了空前的一致。“在会议期间,出席代表发表意见,十分热烈和踊跃。各方面虽提出各种不同意见,但经过会内辩论与会外协商之后,到最后提付表决,都得到了全场一致通过。大家都相信见解可有不同,而革命的路却只有一条。这种协商方式和要求一致的精神,在中国政治史上还是初步的试验,却已经得到圆满的成果。”

  1949年9月21日,“新政协”在北平隆重召开。胡愈之立即写出文章:《庆贺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这篇后来作为《光明日报》社论的文章,以极为欣悦的心情,大声称颂:“这是整个世纪中的一件大事情。不,这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件大事情。”“到昨天为止,整部的旧的历史,几千年的反动统治的历史,宣告结束。一部新的历史,人民统治的历史,正在开始。”

  “这样的大事情,发生在拥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人口和九百五十九万七千平方公里土地的大国内,这不可能不影响到国家和人民的永久的前途,也不可能不影响到世界和人类的永久的前途。”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