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袖清风的清宦齐耀琳
辛亥革命网 2014-01-0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晚清的清宦齐耀琳以清正廉洁而著称,深得百姓拥护。齐耀琳进士出身,齐耀珊为其弟。二人早期皆入李鸿章幕府,后又追随袁世凯。齐耀琳在清末曾出任江苏和河南布政使、河南巡抚,民国后相继任河南、吉林、江苏按察使、江苏省省长、参政院参政、内务总长等多职。其弟耀珊在清末曾任江汉关道,民国后也先后出任浙江和山东省长。民国时期齐氏兄弟二人同时出任江苏、浙江这两个重要省份的省长,本是齐氏家族令人称道和羡慕的光宗耀祖之举。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任直隶曲周知县期间,他经常微服私访,体察百姓疾苦,关心民众,为民作主;披星戴月,理民诉讼,使那里无冤案发生。即使是同僚幕友,也秉公办事,拒绝贿赂,当地民众称为“齐青天”。他募捐练勇,严厉稽查奸民。在南召寨、许下疃等处逮捕截获粮匪贩数十人,立置重典。又亲自带领乡勇,联络东乡的民团,以资震慑,一方才得大定。《曲周县志》载:齐离任时,百姓列队相送。登轿时,有人拔其靴一只,供奉在大堂之上,以示接任者效法。
由于齐耀琳政绩卓著,不断升迁,曾任河间、保定、天津知州,天津道尹,直隶按察使、提法使,河南巡抚,吉林民政长,巡按使,直至江苏省长。在江苏省长任中,经费预算经常节余,一文不占,尽数上交国库。极力主张以材用人,平生从未因亲属旧谊而邀任私人。政务之暇喜作诗文,但极力反对应酬、庸俗之作。在当时官吏贪污、贿赂、任人唯亲成风,而齐耀琳却一尘不染,实为与众不同的清官。他在清末民初的政坛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齐耀琳像
齐耀琳(1863-1949),字震岩,吉林伊通四台子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
光绪十九年(1893年)举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乙未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改知县。
在光绪二十六年至二十八年担任直隶曲周知县,是曲周的“名宦”之一,事迹载于《曲周县志·宦绩》等,为人所乐道。
齐耀琳经常微服私访,体察百姓疾苦,关心民众,为民作主;披星戴月,理民诉讼,使那里无冤案发生。即使是同僚幕友,也秉公办事,拒绝贿赂。当地民众称为“齐青天”。《曲周县志》载:齐离任时,百姓列队相送。登轿时,有人拔其靴一只,供奉在大堂之上,以示接任者效法。由于政绩卓著,不断升迁,曾任河间、保定、天津知州,天津道尹,直隶按察使、提法使,河南巡抚。民国时曾任吉林民政长,巡按使,直至江苏省长。在江苏省长任中,经费预算经常节余,一文不占,尽数上交国库。极力主张以材用人,平生从未因亲属旧谊而邀任私人。政务之暇喜作诗文,但极力反对应酬、庸俗之作。在当时官吏贪污、贿赂、任人唯亲成风,而齐耀琳却一尘不染,实为与众不同的清官。
齐耀琳“刚毅果决”,非常得民望,百姓“视之如神”。齐耀琳初任曲周知县的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年,即遭遇了大饥荒,当年“春秋不雨”,麦子没有收成,民众生活无着,“卖妻鬻子”,以致“路断行人”,加之“各属遏粜,粮无来源”。齐耀琳恭请“上宪”(上级),“募捐”,在县里设置“平粜局”,以通粮路,“一方赖以全活”。因为灾荒的原因,社会秩序十分混乱,“群盗起”,“民众相聚为盗”,开始时只是为饥饿所迫,只是想填饱肚子而已,开始时只是结伙借粮,继而成群结队地公开抢掠财物,杀人越货。齐耀琳募捐练勇,严厉稽查奸民。在南召寨、许下疃等处逮捕截获粮匪贩数十人,立置重典。又亲自带领乡勇,联络东乡的民团,以资震慑,一方才得大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