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的前前后后(2)
辛亥革命网 2013-03-08 00: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徐忠友 查看:
1963年2月7日,《人民日报》在一版头条发表了《辽宁广大青年热烈学习雷锋事迹受到深刻教育——像雷锋那样忠于革命事业》的消息,并配发了编者按。第二版刊登了由《人民日报》驻沈阳军区军事记者佟希文执笔、《人民日报》驻辽宁分社记者雷润明补充、《人民日报》驻辽宁分社社长甄为民最后定稿的长篇通讯《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第五版刊登了《雷锋日记摘抄》和雷锋的几张照片。同时还配发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为“雷锋班”命名的题词“雷锋同志永垂不朽”和连云山撰写的《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普通的伟大一兵》。
《人民日报》用了两个半版的篇幅报道了雷锋的事迹,这可以说是“破天荒”的事情,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广大读者从正面评价了雷锋的事迹,有些地方已开始了学雷锋活动。2月8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首都文艺界春节联欢会上,首先号召学雷锋,他说:“最近两天报纸上发表了雷锋的事迹,看了很感动,画家来表现这些英雄人物比较容易,戏剧家困难一些……”他还让邓颖超打电话给《人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说:雷锋是青年的好榜样,雷锋的日记写得很好(同时,邓颖超还告诉吴冷西,总理好像在哪儿见过《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诗作,希望报社认真查实。后查明这首诗最初原是陕西铜川矿务局焦坪煤矿姚筱舟创作的,雷锋摘抄后对这首诗3个地方作了修改,将原诗中的“母亲只能生我身”改成“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另一句“党号召我们闹革命”改为“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最后他又删除了原诗中“母亲给我一颗心,好像浮萍没有根;亿万红心跟着党,乘风破浪齐跃进”这与“大跃进”内容有关的4句。雷锋牺牲后,沈阳军区《前进报》把这首诗误当成了《雷锋的日记》发表出来,让《人民日报》等报刊作了转载,后来作了注释。
《中国青年》杂志请毛泽东主席题词
面对全国宣传雷锋的火热局面,当时担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听了有关汇报后,以极大的热情充分肯定了宣传雷锋事迹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并要求共青团系统加大对雷锋的宣传强度,组织全国青少年以实际行动向雷锋学习。对胡耀邦的指示与号召,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杂志带头响应,但作为半月刊的《中国青年》杂志,在宣传速度上和报纸相比自然是稍逊一筹,因此时任《中国青年》杂志总编辑邢方群专门召开了一次紧急编委扩大会议,商讨怎样宣传雷锋这个先进典型,迎头赶上甚至超前于全国宣传雷锋的其它兄弟报刊。编委会上,有人提出把五、六期《中国青年》合刊,出版“学习雷锋专辑”;也有人提出请董必武、林伯渠、谢觉哉、郭沫若等党内名望甚高的“四老”为雷锋题词。这些设想应该说都很好,也都得到了同仁的首肯,但细究起来,其宣传速度和力度仍然会落在其它报刊的后面。这时,会上一直沉默不语的思想修养组组长王江云提议:能否请毛主席题词。
他的建议一石激起千层浪,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和一致赞同。但冷静之后,人们又都认为请毛主席题词,非同小可,不是一般的动议,是不是有点太敢想敢干了?能有把握吗?会上又有人说:不试怎么能知道行不行呢?与会者都觉得试一试有道理。
当晚,邢方群总编在直行红格信笺上工工整整地给毛主席写了一封请求信,请毛主席为雷锋题词。自2月15日派人把信送到中南海之后,编辑部的同志都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期盼着:日理万机的毛主席在众多信件中会不会看到他们的普通信函?早在1948年,一向关心《中国青年》杂志的毛泽东,就曾为当时复刊的第一期《中国青年》写下“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题词。这次主席会不会给题词呢?过了两三天,又有同志提议打电话询问一下。于是,邢方群想办法拨通了主席办公室的电话:“我们是《中国青年》编辑部,请主席题词的信收到没有?主席看过没有?准备不准备题词?”接电话的是主席秘书林克同志,回答是简单、明确而平静的:“信收到了,主席看过了,没有表示态度。”过了几天,他们又打了一个电话。林克同志的回答是:“主席已决定为你们题词。”后据林克同志的回忆文章说,毛主席曾让林克同志先草拟几个题词的内容。林克同志拟了“向雷锋学习,学习共产主义精神”,“学习雷锋同志的高尚品德”……等几个方案。听到这个信息,编辑部的同志欢欣鼓舞。接着,他们请林克同志转告毛主席,《中国青年》杂志的学习雷锋同志专辑准备3月1日出版,付印时间是2月24日,请毛主席最好能在2月23日前题好。其实,这一时间要求已在请主席题词的信函上说明了。
2月22日下午3点,随着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从中南海的红墙内传到《中国青年》编辑部,林克同志在电话中告知:“毛主席为你们的题词已经写好,请你们派人到中南海西门来取。”通讯员刘全聚骑着自行车,顶着凛冽的寒风,以平生最快的速度向中南海骑去。几十分钟后,当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七个雄浑厚重、刚劲有力的大字展现在面前时,编辑部上下人人无不欢欣雀跃。为了防止在传看中题词原件受到污损,小心翼翼地将手迹原件装在一个玻璃镜框里,捧着这个镜框轮流传看。当时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很重视关于雷锋的宣传,也很关注请毛主席为雷锋题词这件事。毛主席题词原件到了编辑部后,马上报告胡耀邦,并将原件送他过目。胡耀邦边看边对编辑部的同志说,这是件大事,一定要认真学习,宣传好毛主席的题词和雷锋这个典型。就这样,毛主席的题词被迅速送往印刷厂制版,精选道林纸印制,作为插页,刊登在1963年3月2日出版的第5、6期《中国青年》杂志——学习雷锋同志专辑上,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
因为题词是给《中国青年》的,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向上级请示后,将题词交新华社并把发通稿的时间定在3月2日。但是,当时《人民日报》要发表中苏论战的评论,罗瑞卿总参谋长建议,要推迟两天。于是,新华社3月4日向全国发了通稿,3月5日全国大小报纸头版头条刊出了毛泽东同志为雷锋的题词。 3月7日,《解放军报》又刊登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为雷锋题的词。朱德题词是:“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刘少奇的题词是:“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周恩来总理题词是:“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由老一代革命家的积极倡导,学习雷锋的活动很快从军队向全国各行各业发展,迅速掀起了一个学习雷锋的热潮,学习雷锋蔚然成风。
在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从培养“四有”新人的高度,大力倡导向雷锋同志学习。1990年3月5日,在毛泽东为雷锋题词发表27年后,江泽民同志题词:“学习雷锋同志,弘扬雷锋精神。”胡锦涛同志也指出:“雷锋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过去具有、现在仍然具有重大价值和时代意义。”如今,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学雷锋活动继续在全国各条战线健康而稳步地开展,一批批新时代最美的“雷锋”,在各行各业不断涌现; “雷锋精神”正在大江南北不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