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袖清风、正气一身,黄埔忠臣李学坤传(5)(2)
辛亥革命网 2012-12-2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李学坤口述,于茗整理 查看:
这是一个历史的不幸,也是一个历史上无法抹掉的污迹,李学坤被纳入了“肃”的范围,被当成了反动派特务被送到黑龙江北大荒兴凯湖农场劳动教养三年。这是当时最高的行政处分,不属于刑事范畴,有选举权却没有被选举权;有参加劳动的权力,却没有参政议政权。
在黑龙江北大荒兴凯湖的边陲小镇上,发生着这样一件感人的故事:那是1962年初冬的一个早上,天空还是阴沉沉的,下了一夜的雪此时还在纷纷扬扬地飘洒着,那条不算太宽的小路早已被厚厚的积雪不露痕迹地掩埋起来了。小路上的行人们都像平常一样赶着各自的路。突然,不知从那跑来一辆马车出现在人们的队伍中,在前面拉车的小马好像被什么东西吓坏了,竟然拉着那辆马车在行人的队伍中横冲直撞地奔跑起来。路上的行人被这突如奇来的马车吓得不知所措,眼看着这辆马车就要向着行人闯来。说时迟,那时快,就在这时,李学坤从行人的队伍中迎着马车冲了上去,他跳上来坐在马背上,一把就勒住了马的缰绳,那匹马像是疯了似的大声的嘶叫,身子左右来回不停地晃动着,李学坤也被马晃动得摔在地上。他趴在地上,双手还在死死地勒住缰绳,直被马拖出了十几米后,那匹马抖动着马鬃,抬起两只前腿,仰天长叫了起来,发出了惊天的怒吼声。然后,才四蹄落地,停了下来。路上的行人没有受到丝毫的伤害,可李学坤却变成了雪人,浑身上下全都是被雪水浸透了,棉衣也被磨破了,里面的棉花到处飞扬,洁白的棉花飞到天上,分不清哪里是雪,哪里是棉花。那棉大衣上还泛着淋漓的鲜血,李学坤的身上负了重伤。他用鲜血在这条非常普通的小路上谱写了一支可歌可泣的乐章,李学坤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见义勇为的含义。他的先进事迹被当地媒体进行了反复的报导,李学坤、李济才这一名字传遍了这里的大街小巷。
第五章 添丁进口愁满面 骨肉分离断肝肠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新中国刚刚成立,正是一清二白、百废待举的时候,苏联专家又撤离了对华的援助,这使得中国人民更是穷得到了吃不上饭的地步。这时,也正是李家添丁进口的时候。马志清在生下第三个女儿李京京的一年后(大女儿李小华,二女儿李新华),终于怀上了第四胎。
其实盼儿心切的马志清在怀第四胎时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家里已经有了三个孩子,这就已经让李学坤夫妇二人为吃饭发愁了,如果再来个小四,那么压在他们夫妇二人肩上的担子就会更加沉重,这一家六口人可能连西北风也喝不上了。因此,李学坤曾和马志清谈过,为了节省家里的口粮,建议她打掉腹中的胎儿。可是马志清对此却犹豫不决,因为已经生下了三个女儿的她实在不甘心这一生命里无子,如果说没怀上也就罢了,既然怀上了就要把他生下来,说不定这一胎就是个儿子。
“如果这一胎又是个闺女怎么办?”李学坤躺在床上抚摸着马志清隆起的腹部。
“不能,凭我的感觉,这一胎肯定是个儿子,因为怀你那三个闺女时,胎动都不像现在这样强烈。你难道就没感觉到,他在我肚子里打把式,向你这个不负责任的爸爸发出抗议:为什么要把他打掉?你那三个闺女有哪一个会闹得这样欢?”
李学坤就把耳朵贴在妻子的腹部,感觉这一胎与前面三个有什么不同,“我听不出来有什么不同,好像这次和前面三次都一样啊。”
马志清撇了撇嘴,又轻轻地拍了拍李学坤的耳朵:“你这是什么耳朵?这么大的动静都没听出来?告诉你,女人的直觉是不会错的,你就等着抱儿子吧。”说着,她又在他的鼻子拧了一下。
这时,刚刚睡醒的三女儿从小床里爬起,开始哭闹了起来,似乎她在找妈妈要奶吃。
李学坤下地走向了三女儿的小床,抱起了她,哦哦哦地哄了起来,又对马志清说:“如果这次你的直觉是错的,怎么办?”然后,他又哦哦哦起来,抱着三女儿,向厨房走去,准备给她冲些玉米糊糊喂她吃。
李学坤这一疑问,又让马志清心里添了一丝犹豫,使她的心就像个钟摆, 左右摇摆不定,一会偏向儿子,一会又偏向女儿。说实话,她也不敢肯定自己的肚子里这次怀的肯定就是儿子,如果她这一胎怀的又是丫头骗子咋办?要是命里有儿子,她早就生儿子了。人家李大嫂的命多好呀,生了三胎全是儿子,她真是既羡慕又嫉妒。可是自己仿佛比吃了黄连还苦,一连三胎生的都是赔钱货,这第四胎还不知是男是女。她又想到,郑家嫂子也是一连生了三个闺女,第四胎、第五胎才是儿子。说不定老天也会对她这样安排的。她打算和老天赌一把,把全部的赌注都押在儿子这边,只要她赌赢了,有了儿子,那就谢天谢地,从此以后再不生了;如果她赌输了,生的还是闺女,那么干脆就把她送人,免得她再和三个姐姐挣口粮,至于以后嘛,也不会怀了,因为命中注定她这一辈子没儿子,生了再多,也是闺女。想到这,她就像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