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需要“主义”的和谐 [投稿]

辛亥革命网 2011-08-06 00:00 来源:原创 作者:黄宝座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统一,需要“主义”的和谐 [投稿],
 

统一,需要“主义”的和谐

黄 宝 座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辛亥革命之所以伟大,并不止于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体制,更可宝贵的是,在不断地累积和探索中,在不断地汲取和修正中,为中华民族提炼出宝贵的革命理论和思想。

     孙中山先生是辛亥革命的领袖人物。他所提出的“振兴中华”、“三民主义”; 改组中国国民党,组成包含有“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改组国民党,并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将旧的三民主义提升到了新的三民主义等,都是孙中山先生推动革命、与时俱进、适应潮流、弃旧扬新的杰出成果!

     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孕育和造就了中国一大批革命精英和伟人。孙中山已经成为海峡两岸,全体华人世界中,争议最少、共同拥戴的精神领袖。

     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学习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将会对推动中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有所启迪。

 一、 统一,需要“主义”的和谐

     自马英久担任台湾新领导人以来,两岸曾各向对方赠送了一个“十六字签言”。两个“十六字签言”所传达的善意是明显的,但对对方的担忧和疑虑也是无可回避的。

     在两个“十六字”中,“搁置争议”是双方的共同选项,这并不奇怪。从二十世纪中叶起,台湾脱离大陆半个多世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也有近一个世纪的恩怨情仇,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各自的意识形态主导下,背靠背地生活了六十多年,至少在政治领域里,呈现出严重的对立状态。

     “不说别的,单看我们中华民国宪法第一条:‘中华民国基于三民主义,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相差多远,很清楚:这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社会,完全不一样的政治制度,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方式。”马英久如是说。

     《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里开宗明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领导核心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国民党党章》总纲第二条:“本党结合全国及海外信仰三民主义之同胞为党员,恪遵总理、总裁与蒋故主席经国先生之遗教,团结全民,复兴中华文化,实行民主宪政,反对共产主义,反对分裂国土,共同为中华民族之整体利益而奋斗。”

     这是中山先生逝世后,国、共两党为各自的理念和实践所做的最新表述。国、共两党,台湾和大陆,其争议可谓多多,但最核心、最根本的争议是意识形态上的争议,也就是“主义”上的相左。

     “主义”,其实是一种信仰,是一个政党组织凝聚信众的粘合剂;

     “政党”,也只是一个组织,是用来管理或统治一个国家的工具。

     在这个世界上,“中华民族”只有一个,而声称代表她的却有N个。且有的是要“实现共产主义”,有的则要“反对共产主义”。

     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上存在,自有她的文化和道德得以维系。也就是说,一个民族,龙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不可能生活在有悖于她的生存和发展的文化和道德中。

     曾几何时,在抗议藏独及海外反华分子对奥运圣火传递的破坏中,在对汶川大地震的关切及支援中,海外华人,尤其是“80”后及“90”后的华人青年,他们的表现,令国人感动,让世界震惊!

     卡夫蒂,莎朗.斯通等人的辱华表演,激起了全球华人的愤怒!而年轻人的呐喊,他们在网络上所积聚起来的力量,连外国人都怕了!

     据中科院的数据,移民海外的华人、华侨己有3500多万人。这个数字比台湾岛上的总人口还要多一半,被认为是全球最大的移民团体。这些远离祖国大陆的海外华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和信念促使他们对中国的苦难遭遇如此地牵肠挂肚?对某些人无端的辱华行为如此地义愤填膺?能如此义无反顾、自发地团结起来,为中国声援、为中国捐款?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道德、伦理和人格的力量。

     中华民族有没有一个“普世”的价值观?当下的中国有没有将大陆上的华人、台湾岛上的华人以及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华人凝聚起来的能力和智慧?没听说海外华人中有什么“主义”,倒是看到了因大陆和台湾而分成两派的海外华人群体,这是很不幸的。

     试想,如果全世界的华人都崇拜一个共同的信仰和主义,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这不是一种幻想。只要台海两岸的领导人都能够宽松自已的“主义”,都能够体察全世界华人对自己的母国──《中国》的期望,都能够学习孙中山先生那种对意识形态、对修正自身理论政策的开放态度和勇气,一个和谐的主义的诞生或可期盼。届时,中国的统一,也不至于像马英久先生那样悲观地估计:‘两岸统一在“我们这一生”不太可能发生’了。

     从二十世纪初叶开始的中国现代革命,各种“主义”都曾登上过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也曾取得过“阶段性”的成果,但走入当下,中国的社会形态早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虽然“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阶级”已摸糊,“阶级斗争”也少有提及,“和谐”己成社会主流。在“和谐”的生态下,“人民民主”如何去“专政”?专谁的政?在“阶级斗争”还将长期存在的社会里,是否还需要“紧绷阶级斗争这根弦”?

     “主义”的不“和谐”,甚至是根本的对立,就不可能出现真正的“互信”和“双赢”,也不可能建立起长久、稳固的合作关係。貌合神离的“和谐”不能持久,“争议”也只能永远“搁置”。那不是真正的统一。

 二、“新新中国” 将在“中华主义”中诞生

     孙中山先生为什么会获得全世界华人的普遍尊重和景仰?为什么他在国民党那里被称为“国父”、在共产党那里又被尊崇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正是因为中山先生在中华民族从几千年历史的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颤变的过程中,提出了华人社会普世的价值观。

     孙中山的思想核心,实际上可以用二十三个字来概括:“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这二十三个字,在他亲手制定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作为首条,予以颁布。

     对孙中山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给予了高度认可。毛泽东称孙中山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对他的三民主义推崇备至:“这种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真三民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是旧三民主义的发展,是孙中山先生的大功劳”。

     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就有10名加入了国民党的共产党人进入了国民党的最高执行机关,其中,毛泽东即为国民党的中央候补委员。在孙中山所创建的黄埔军校中,周恩来曾任其政治部主任,叶剑英任教授部副主任。

     国、共两党如此联手合作,在一个鲜明的主义──三民主义的旗帜下,共同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但是,尽管孙中山在1921年演讲五权宪法时说,“五权宪法是兄弟所创造,古今中外各国从来没有过”,但他在在世时从来没有提出过如何去执行他的“主义”和“宪法”,这条路该怎么走。就是说,他的思想还只是一个浪漫主义的理想,这就为日后的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分道扬镳造成了机会。

     在国民党系统,蒋介石成了孙中山的嫡传。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时,蒋介石基本上完成了对中国的统一,但并没有实现改造中国、振兴中华和富国强民的愿景。这一愿景,是由蒋经国在台湾局部的实现了。

     蒋经国执政台湾,科技、经济迅速发展,使台湾成为亚州“四小龙”之一。

     而那边厢,虽然毛泽东选择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马列主义,但他也没解决好“三民问题”,反而是他的接任者、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富强起来。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施行近三十年,使中国成为了世界排名第二的经济强国。

     现在,历史的接力棒又交到了马英久、胡锦涛手里。如果说蒋、毛时代解决的是对中国的管制权问题,蒋(经国)、邓时代解决的是经济发展问题,到了胡、马时代,要解决的应该就是中国的统一问题了(见下图:时代的轨迹)。

                                                                   ┏→蒋介石━→蒋经国━→马英久→┓

                                     孙中山思想━→┫                                                            ┣→(中华主义)

                                                                   ┗→毛泽东━→邓小平━→胡锦涛→┛

                                                                                          时 代 的 轨 迹

     三个时代所做的事情,既是时代使然,也是实现中山先生理想的探索过程。

     当然,我们毫不讳言,中山思想既是伟大的,也是浪漫的;她需要实践,需要发展,需要在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以验证其价值。

     胡锦涛称,“中山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民族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留下了很多珍贵的精神遗产,值得我们永远地继承和发扬”。

     可以说,中山思想开启了前朝封建遗民的民智,为中国融入现代,走向世界,提供了思想和精神武器。

     中华民族的历史,己经走进了二十一世纪。时代要求胡锦涛先生、 马英久先生能够带着各自的“主义”坐到一起,探讨出一个与中山思想一脉相承的新的“主义”。新“主义”将是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将是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国际思维的相结合,是中华精神与世界先进民族精神相结合的结晶。笔者权且给她起个名字:“中华主义”。

     “中华主义”将在“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的“和谐”中诞生。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在中国大陆唱了半个多世纪,相信:“没有国、共两党合作就没有新新中国”的时代新歌,将会唱得更加久远。

 

                                                                                                                   2 011年8月6日   深圳

                                                                                                                              (版权作品,转载需标明作者与出处)

             作者联系:

                           姓名:黄宝座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丰泽湖山庄7栋208窒

                           QQ:763161139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