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中牺牲的中国奥运选手

辛亥革命网 2014-08-28 14:41 来源:团结报 作者:赖晨 查看:

1936年8月1日至16日,第十一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中国选手靳贵第、陈镇和、符保卢、王润兰等人参加了这次奥运会。抗战爆发后,他们都义无反顾地投身烽火战场,最后均英勇牺牲。

  1936年8月1日至16日,第十一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中国选手靳贵第、陈镇和、符保卢、王润兰等人参加了这次奥运会。他们在奥运会上奋力拼搏,但遭受了不公正的歧视和凌辱,突显了贫弱中国国际地位的窘境和悲怆。抗战爆发后,他们都义无反顾地投身烽火战场,最后均英勇牺牲。这几位既是奥运选手又是抗战英雄,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靳贵第:“三十二军拳士”

  靳贵第是河北省灵寿县人。他出身贫苦,自小习武,臂力过人。17岁时入伍编入第三十二军。当时国内军阀混战,国力衰弱,外国大力士纷纷到中华炫耀,但靳贵第多次参加比武,无一落败,获得多座奖杯,更在一次与法国大力士的比赛中将其重创,为国人及三十二军夺得荣耀,被誉为“三十二军拳士”。

  在柏林奥运会上,靳贵第遭遇英国中量级拳击冠军希瑞姆顿。他愈战愈勇,使得希瑞姆顿难以招架,频频后退,赢得台下华人同胞一次次的喝彩。受挫的英国选手恼羞成怒,竟违规以左肘猛然将靳贵第撞倒在地,靳贵第还没起来,又遭他猛击几拳,再次栽倒,口鼻出血,腰部负伤,英国选手严重的违规行为令现场嘘声四起。现场裁判罗林(法国人)判希瑞姆顿严重犯规、靳贵第胜出!但对此判定,英籍主裁格林不予理睬,反判希瑞姆顿胜出。爱尔兰籍检察员也昧着良心作了伪证,一时全场哗然,观众不肯离去。但是,任由中国拳击队教练陈汉祥如何愤怒抗议,起不到任何作用。

  卢沟桥事变后,当时第三十二军驻扎在邢台一带,在接到抗日前线作战的命令后,靳贵第将随军的妻女送归原籍,当时女儿尚不满4岁,分别时的心情可想而知,但他义无反顾。

  1937年底,在安阳的一次保卫战中,靳贵第英勇牺牲。

  符保卢:血染蓝天,名扬田坛

  符保卢1914年出生于吉林长春,他的父亲是一位爱国商人,母亲是俄罗斯侨民,后举家迁居哈尔滨。符保卢从小爱好体育运动,家里为他安装了简易单杠、双杠等体育器材,并找到当时东北外侨——撑竿跳高的好手戈伏特为师,从此小符的技艺日益提高。1930年他还是16岁的中学生,就在东三省运动会上荣获撑竿跳高的冠军,被誉为“撑竿跳高的神童”。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略我国东北,符保卢即投身于抗日救亡的学生运动,受到日本侵略者的迫害。

  父亲和爱国志士们设法营救他,他冲出了敌人的罗网,从东北辗转来到上海。当时暨南大学在上海是颇有名气的国立大学,而且体坛人才辈出,这当然对符保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于是他便考入该校,既在学业上深造,又在体育上提高。他在校园内外是引人注目的,其撑竿跳高,一直保持全国最高纪录,而且玩得一手好双杠。

  据记载,符保卢历年获得的好成绩中,包括1933年在南京召开的第五届全运会上,符保卢作为上海选手,创造了3.75米的撑竿跳高新纪录。当时他竞技状态良好,正想再加高度以破4米大关,向远东运动会纪录冲击,但因跳高高架已到顶了,横竿不能再加高,他只好望架兴叹。1935年符保卢在上海举办的第六次全运上创造了 3.9米的新纪录,夺得金牌。这是他自1930年第四次全运会以来,第三次蝉联全运会此项运动的冠军。在1936年为参加第11届奥运会而举办田径训练班的测验中,他又创造了4.15米的全国新纪录,这一纪录保持了20年,直至1956年才被蔡芦墅打破。

  最引人注目的是符保卢作为中国田径队队员,出席1936年8月在柏林举办的第11届奥运会。当时中华体育代表团总共有141人,其中就有9名是暨南大学的学生,包括田径队里的符保卢。

  符保卢在柏林的赛事,按其原有的成绩,如果发挥得好的话,预计可能会获得名次。他在8月5日上午进行预赛,已飞过3.85米,取得了决赛权。不要小看这个决赛权,它是旧中国参加的三次奥运会中,唯一一次取得的决赛权,故弥足珍贵。但在当天下午决赛时,毛毛雨下个不停,临时借用的竿子不顺手又打滑,加上一个多月来海上旅途的劳顿等种种原因,符的竞技状态已不如以往,以致未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他跌坐沙坑,甚感沮丧。总教练马约翰劝慰他说:“小符,你已经尽力了,国人不会忘记你在奥运会上的功绩的。”

  1990年《人民画报》刊登了符保卢在奥运会上跃竿的照片,很多老校友也刊文怀念他;还有一位季一德先生写了一篇“传奇故事”,对他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赞叹不已。

  作为中俄混血儿,符保卢高大英俊,浑身洋溢着阳刚之气,他还演过电影《海葬》,在他面前是很多年轻人羡慕的幸福和前途。在卢沟桥事变后,符保卢毅然参加空军,英勇地驾机杀敌。

  1943年7月8日,符保卢在陪都重庆巴县白市驿机场附近驾机练习飞行,于转弯时失速坠地,以身殉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