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新中国体育回溯:乒乓球如何转动了地球(2)

辛亥革命网 2011-08-03 00: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中国新闻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新中国体育,经历了初期的苏醒和萌动后,在其后20年又遭遇了被迫蛰伏与突然登天的巨大反差。 ,奥运·新中国体育回溯:乒乓球如何转动了地

另一方面,世界也对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鲁光同屋的是一个年轻的翻译,每天走到哪里总有一个美国的女记者跟着他,摆脱不掉,而且女记者的打扮非常“扎眼”,今天一身红,明天一身白,走到哪里都异常醒目,吓得那个翻译整日愁眉苦脸,“完了,我以后别想出国了,你们都看到了,那个美国记者总跟着我”。鲁光问:“她为什么总跟着你?”“翻来覆去,就一句话,‘请你帮帮忙,我想访问中国’”。
 
尽管不了解中美局势回暖的大局,代表团里还是清晰地感觉到美国人的“示好态度”。美国代表团团长斯廷霍文听说中国邀请南斯拉夫访华,即主动向当时的中国乒协代主席黄中透露:美国刚刚取消了美国护照不能到中国旅行的限制。并且提出:“如果有机会,美国队可以到中国参加比赛”。
 
比赛期间,宋中当选为国际乒联执委,美国代表团哈里森第一个上前祝贺。
 
中国代表团将这些点滴都报告给了中央,但没有接到新的指示。比赛进行得波澜不惊,平静中,又酝酿着某种涌动。队员们用比赛的输赢,以及对待比赛的态度,表达着和“友好国家”的友谊,宣告着和“反华集团”的坚决抗争。
 
所有人都以为本届世乒赛将会在平静中收场。直到上演了那次“偶遇”。
 
“偶遇”开始中美外交的萌芽
 
科恩和庄则栋的合影,第二天,登上各大报纸头版
 
各参赛队在同一个馆里训练。一天,中国队正要开始训练,一名美国队的队员来到了中国队中间。长发披肩,乱糟糟的头发上还扎一条发带,非常显眼。许多人认出来,他就是美国队那个“自由散漫”的科恩。
 
科恩毫不发怵,对中国队队员说,“能一起练会儿球吗?”当时的梁戈亮,还是首次随队参赛的小运动员,也是中国队此役的“秘密武器”。为了不影响别的种子选手热身,梁戈亮自告奋勇,陪科恩练了近20分钟。
 
能和中国队的高手练球,科恩打得很高兴,练完表示感谢后,科恩离开了训练馆,中国队员也坐上大巴准备去比赛馆。这时,一个身穿“USA”队服的外国人闯上了车,许多人认出了,这人正是科恩。
 
原来科恩只顾和梁戈亮练球,没能赶上美国队前往比赛馆的大巴,就冒冒失失闯上了中国队的车。车上突然蹿上一个美国人,大家都愣住了,禁不住议论纷纷。科恩面对车门站着,表情非常尴尬。
 
这时,坐在后排的庄则栋站起身来,朝科恩走去。其他队友赶忙扯庄则栋的衣袖,“别去,别惹麻烦”。
 
此前,庄则栋已经连续三届取得世乒赛冠军,见过世面,说起话来也非常得体。
 
“你好,欢迎你坐我们的车去比赛馆。”
 
“谢谢。”
 
“虽然美国政府对中国不友好,但美国人民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为了表示中国运动员对美国运动员的友谊,我送你一幅杭州的织锦作纪念。”庄则栋说。
 
一席话,打破了科恩的尴尬,却在无意中展开了连接两国的一座桥。当然,诸种意义都是许多年之后的评价。说着,庄则栋拿出了前一晚在鲁光那里领的“小礼物”——出发前,代表团为队员们准备了一些折扇、织锦等礼物。
 
大巴抵达体育馆,一下车,就被记者团团包围。敏感的记者们嗅到了中美关系解冻的一丝前兆。科恩兴奋地拿着织锦,和庄则栋合影。第二天,这张大幅照片登上了世界各大报纸的头版。
 
由于当时的中美关系过于敏感,出国前,代表团有明确的纪律规定:赛前不主动交换队旗,但可以握手致意。庄则栋的这次大胆“越轨”,在当时还是非常令人不安的。晚上,庄则栋愁眉苦脸地来到鲁光屋里,“坏了,以后我别想出国了。刚才团领导找我谈话了,说我把事情弄大了,叫我以后不要和美国运动员照相了,到此为止,不再发展”。
 
孰料第二天,科恩高调回赠了礼物,并又拉着庄则栋拍照。庄则栋只得礼貌配合。
 
“庄则栋关键时候能这么做,和周总理长久以来对乒乓球队的教育分不开。周总理鼓励队员间的交往,鼓励民间沟通,要不卑不亢,友好往来,虚心学习。”说起总理的教导,如今年近花甲的梁戈亮还是一套一套的。
 
“1969年开始,总理就要求我们乒乓球队恢复训练,随时准备迎接外事任务”。当时年纪尚轻的梁戈亮,并不明白“外事任务”的含义,跟着同屋的老大哥庄则栋一起坚定地点着头。如今看来,周恩来早早在乒乓球队埋下的外交种子,到这次偶遇,乒乓外交的芽终于破土而出了。
 
值得玩味的是,多年之后,庄则栋作为中国外交史上的功臣,仕途一番顺风,曾官至国家体委主任。科恩却逐渐被人遗忘,在困窘中,早早谢世。
 
最佳外交途径
 
无论什么比赛,中国队总是赢得少,平得多
 
事实上,伴随着中苏关系骤然恶化,特别是1969年“珍宝岛事件”以来,中国即有意从僵持的中美关系中解脱,以牵制现实威胁最大的前苏联。基于类似考虑,美国也有与中国交好的意图,双方一直在寻找机会。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曾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这也是对美方的一次暗示,不过,美方似乎并未领会这种东方式暗示。
 
代表团立即将在日本发生的一切,报告了中央。并且请示关于美国队要求访华一事的意见。4月6日,国内来函,称“访华时机尚未成熟,可以留下他们的通讯地址”。4月7日,所有比赛即将结束。当人们以为中美的初次试探结果已成定局时,转机出现了。
 
据当时毛泽东的护士长吴旭君回忆,在决定不邀请美国访华的文件发出之后,毛主席还一直在思量。夜里一觉醒来,主席突然改变了决定,对身边的吴旭君说,“打电话给王海容(当时的外交部礼宾司“负责人”,毛泽东的表外甥女),邀请美国队访华”。因在此之前,主席定下规矩,吃了安眠药之后他的话不算数,吴旭君犹豫再三,没有动。过了一会,见吴没有动静,毛主席问道:“小吴,你怎么还没去?”“不是说吃完安眠药之后的话不算吗?”“算,赶快办,来不及了。”
 
吴旭君这才着了急,连忙通知了外交部。消息传到日本时,美国队正准备离开。副团长宋中立刻驱车赶往美国队下榻的酒店,正巧碰上美国乒协国际部主任哈里森在招手叫出租车。听到宋中向美国队发出了访华正式邀请的消息,哈里森又惊又喜。
 
就这样,1971年4月10日上午10时,斯廷霍文率领的美国乒乓球队跨过深圳罗湖桥,作为文革后第一批踏上中国领土的美国人,翻开了中美历史新的一页。
 
在当时中国外交所处的恶劣环境中,中国领导人创造性地选中了体育这一突破口,并获得极大成功。“小球推动大球”的创举传为美谈,也成为体育和政治相得益彰的最佳注解。
 
之后,中美成功建交的经验被推广为中国应对全世界各国的外交手段。1971年内,中国乒乓球队在港澳作汇报表演,访问阿联酋、古巴、智利、加拿大,并举办了亚非拉乒乓球邀请赛。之后,男女篮、羽毛球、田径、足球队纷纷出访,成为了中国“外交攻势”中的重要一环。在这些比赛中,基于政治的考量,无论什么比赛,中国队总是赢得少,平得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