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体育回眸:竞技体育不断跨越 全民健身兴起

辛亥革命网 2011-07-12 00:00 来源:新华社 作者:汪涌 岳东兴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60年,中国体育的跨越惊艳世界!而这正是新中国60年快速发展的时代产物。 ,60年体育回眸:竞技体育不断跨越 全民健身兴起,

60年,中国体育的跨越惊艳世界!而这正是新中国60年快速发展的时代产物。
 
中国体育无疑是中国崛起的受益者和贡献者。
 
一年之前,在紫禁之巅上演的那场奥运盛宴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点燃了国人胸中蕴藏已久的激情,也把中国体育推向全球的聚焦点。60年弹指一挥间,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两万一千八百多个日日夜夜里,伴随着东方巨龙的崛起,中国体育成功地完成了一次次突破和一个个跨越。
 
竞技体育不断跨越
 
遥想当年,人民共和国初创之时,体育对于普通人而言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汇。在那个绝大多数人为吃饱穿暖而奋斗的年代,新中国竞技体育的基础与中国经济的基础一样薄弱。
 
1952年,新中国在奥运会的历史上留下了第一个印记:游泳运动员吴传玉参加了赫尔辛基奥运会男子100米仰泳预赛,可惜未能晋级。
 
光阴荏苒。56年之后,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军团以51金、21银、28铜的辉煌成绩笑傲群雄,首登世界竞技体坛之巅。中国竞技体育水平提速之快,令世界称奇。
 
我们不会忘记这些在中国体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1956年6月7日,举重运动员陈镜开第一次在世界纪录簿上写下中国人的名字;1959年4月5日,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为中国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1984年7月29日,神枪手许海峰为中国实现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我们不会忘记这些为中国体育写下无数辉煌的名字和团队:李宁,在职业生涯中夺得14个世界冠军和总共106枚国内外大赛金牌的"体操王子";中国女排,曾经创下"五连冠"辉煌、总共七次夺得世界冠军的英雄之队,"女排精神"也由此成为激励民众的时代精神;中国乒乓球队,50年长盛不衰的金牌团队……
 
全民健身渐成时尚
 
新中国成立60年,群众体育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民健身在华夏大地特别是大中城市已渐成时尚。
 
有人说,北京奥运会的最大社会遗产,是群众对全民健身这一现代文明理念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加理性,自觉健身的意识大大提高。体育健身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的观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和回应。
 
心动还要行动,体育设施和体育场馆状况的改善为普通老百姓参与锻炼和健身创造出更好的条件。
 
如今,全民健身热潮正在神州大地涌动,人们选择的健身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在传统的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跑步、游泳等项目之外,现代时尚的瑜伽、跆拳道、健美操、网球、保龄球、轮滑迅速升温,登山、郊游等休闲活动广受欢迎,在街头、公园、居民小区也随处可见健身锻炼的人群。
 
体教结合任重道远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体育界形成了一个从少体校到专业队(体工队)的独立体系,这套独立于教育系统之外的专业运动员培养体制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运转得很顺畅。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全社会对"大体育"、"和谐体育"概念认识的深入,中国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和退役之后的出路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体教结合逐渐成为未来的方向和趋势。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高校体育和体教结合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依然任重道远。
 
2005年在土耳其伊兹密尔举行的那届大运会上,来自清华大学的"眼镜飞人"胡凯一鸣惊人,夺得男子百米金牌,成为中国第一位大学生体育明星。
 
不过,中国学校体育的整体水平仍然十分有限,像胡凯这样的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少之又少。在2009年贝尔格莱德大运会上,中国代表团总共夺得22枚金牌,其中的绝大多数是由跳水、乒乓球等专业队"借来"的运动员所作的贡献。
 
令人欣喜的是,高等院校和中小学体育设施建设近年来发展迅猛。北京奥运会一些比赛场馆选择在大学校园内兴建,反映了国家对"奥运后"在大学推广体育活动的远见卓识。有了高水平的硬件设施,如果再吸引来高水平的教练员,辅以高校出色的科研辅助条件,体教结合的前景一片光明。
 
体育产业方兴未艾
 
随着中国体育全方位的发展,体育产业这个概念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在竞技体育的辉煌、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老百姓消费能力提升的带动下,中国体育产业方兴未艾。
 
2009年的夏天,这样两则消息特别吸引体育迷的眼球。一是NBA球星姚明成为昔日母队上海东方男篮的老板,据说收购价为2000万元人民币。另外一则是"铁榔头"郎平出人意料地出任广东恒大女排俱乐部的主教练,传闻她的年薪高达500万元人民币。
 
姚明收购上海男篮的目标是CBA职业联赛,而恒大集团的大手笔据说也是为了打造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排球俱乐部。如此看来,在全球经济尚未完全摆脱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体育产业的前景却被很多人看好。
 
有资料显示,2007年中国体育产业的规模大约在3000亿人民币左右,仅占GDP的0·7%左右。总体而言,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仍然处在初级阶段,还没有真正形成自身的产业链。曾经担任中体产业集团董事长的魏纪中认为,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思路和模式值得中国体育体制改革借鉴。同时,他也相信,中国体育产业在后北京奥运会时代将有大的发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