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体育60年:体育课从强身法宝到明星摇篮

辛亥革命网 2011-07-03 00:00 来源:搜狐 作者:搜狐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间,伴随着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作为增强青少年体质的主要方式,体育课也随着时代的召唤逐步发生变迁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间,伴随着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作为增强青少年体质的主要方式,体育课也随着时代的召唤逐步发生变迁,从开展手段主要是基本体操和游戏,发展到多元化健身。体育课为增强一代又一代人的体质和体育兴趣做出了巨大贡献,跨越60年的变迁,则反映出了整个社会体育健身方式的进步历程。
 
第一阶段:50年代进入起步期
 
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到1957年,新中国成立以后,革命根据地“体育革命化、大众化”的红色体育思想在新中国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在1950年,针对当时广大学生健康质量较差的实际情况,毛泽东在教育界做出了“健康第一”的指示,1952年,教育部和国家体委联合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暂时规定》,其中明确指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增强体质,并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使他们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祖国。”从此,增强体质、健康第一为生产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成为学校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体育课教学带有一定的军事色彩。
 
在那个时代,锻炼身体并不第一位的,体育课还增加了很多爱国主义教育和批判帝国主义的内容。体育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基本体操和游戏,游戏方式包括跳绳,踢毽子,拔河比赛等。整体来看,锻炼手段比较单一,体育课的课时并不多。由于受场地的限制,体育课经常是由老师带领下到大街上活动,老师不但要扮演教练的工作,还要担当交通协管员的责任。但是在那个精神食粮困乏的年代,广大的同学对于体育课还是有很高的热情,因为体育课不仅锻炼了他们身体,更陶冶了他们的情操,这为中国体育课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60年代进入发展期
 
第二阶段是从1957年到1966年,这期间,容国团为新中国得到了第一个世界冠军,在他“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口号的影响下,教育部根据国际形势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在1961年颁布了新的中小学体育教育大纲,增加了武术、基本知识的内容,调整了体操、田径、游戏等内容。体育课也逐渐的加入了许多竞技元素,真正的把全民健身落在了实处。
 
本阶段出现了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解释和毛泽东有关教育语录的诠释的独特意识形态化的现象。在意识形态强烈控制下,第一次出现了所谓“学校体育中国社会主义化”的努力。虽然这个时期,体育课锻炼身体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但是,广大学子对于体育的热爱依然有增无减,“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在体育课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第三阶段:70年代面临停滞期
 
第三阶段从1958年到1979年,“文化大革命”使学校体育领域遭受毁灭性破坏,一些地区体育课遭遇到了严重的中断时期。只有部分地区仍然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而内容也增加了一些军体拳和非体育项目。
 
1966年4月--1970年5月文革前,学校停止招生,1970年秋,北大、清华率先招收工农兵学员,体育教学、 训练及课余活动全面恢复,为了尽快达到教育效果,体教在课外活动方面实行了一项新措施,每个系安排1-2名教师下系,一则争取领导支持,二则深入同学、加深了解,加强体育干部的培养,三则直接把器材分发的体育器材送到系里,组织早操和课外辅导。教师初上课外,大部分时间在系里开展工作,每周进行一 次工作交流。通过一些时间的工作,得到系里的认同和支持,各个宿舍区都建立了体育教师办公室,密切 了体育教师和系领导、同学的关系,加强了体育工作与学校工作的联系,体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第四阶段:80年代进入壮大期
 
第四阶段是从1978年到1990年,教育部在1978年制定颁布了新的体育教育大纲,体育课不仅得到了恢复,更有了较大的发展,新体育教育大纲对体育课的课时有所增加,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各年级由每周2课时增为3课时,增长了50%。广播体操被大规模推行,锻炼方式趋于多样化,而且还增加了眼睛保健操。而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也为这个时期体育课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许海峰、李宁等奥运冠军成为广大学子心目中的英雄。
 
在这时期,出现了学生运动会等体育活动,学生们的体质得到了较大成都的增强,球类运动被广泛的运用到体育课的过程中,中国足球职业化的第一代球星中就有很多是成长在学校的体育课当中,比如,著名足球运动员孙继海是大连市小学生400米和800米记录的保持者。但由于当时师资水平、资金以及重智育轻体育观念的限制,学生体育课还存在着手段单一,不能满足学生兴趣需求等问题,而且体育课时往往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
 
第五阶段:90年代进入飞跃期
 
第五阶段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各项世界大赛上的捷报频传,足球篮球排球等各大职业联赛的神人人心,以及运动员待遇的提升,大量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得到了兴建,大中学校大多拥有了专门的田径场,中小学校则基本上拥有了操场,在这种情况下,足球、篮球等大型球类项目在学生中间普及了起来,甚至有的学校还能承办高水平的体育赛事,学生的体育兴趣需求得到了有效的满足。
 
学校也推出了体育达标等活动,甚至升学考试也跟体育成绩进行了关联。使得广大学校开始重视自己的体育教育。体育课也迎来了一个较大的飞跃,但由于应试教育在当时还占据主导地位,一些农村地区的体育课时并不能够得到有效保证。但这一时段体育课的发展已经比之前有了一些质的飞跃,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据一位多年工作在第一线的体育教师回顾:90年后的许多低年级同学在一些径赛项目上的成绩已经超过了十年前的绝大部分的高年级同学。
 
第六阶段:00年代迎来繁荣期
 
跨入到21世纪,随着2001年,中国足球队首次杀进世界杯,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群众对体育的热情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而教育方式也发生了巨变,素质教育得到了全面推行,学生们不仅体育课得到了有效保证,课外活动还获得了大量的体育锻炼时间,运动器械更为丰富,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则更为完善,无论是体育锻炼时间还是体育锻炼方式,以及对运动兴趣的培养,在第六阶段都达到了历史最高峰,进入到多元化健身的时期。
 
中小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满足,而大学生的体育竞技水准则开始向专业运动员看齐,许多大学生在一些国际大赛上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比如清华大学的眼镜飞人胡凯,在全日制教育模式下,开始涌现出以往专业体育机制才能培养出的体育人才,而这些运动员的文化素质要高于一般运动员,体育课的进步,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运动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