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拳:千里赴国难 报恩传长拳

辛亥革命网 2013-03-11 00:00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陈巨慧 宋艳丽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中国武术史上,有“南拳北腿,山东查”之说,其中的“查”指的就是萌发于山东冠县,盛行于聊城、济宁、临清、阳谷等地的查拳,又称插拳、叉掌

  在中国武术史上,有“南拳北腿,山东查”之说,其中的“查”指的就是萌发于山东冠县,盛行于聊城、济宁、临清、阳谷等地的查拳,又称插拳、叉掌。后来,查拳传至河北、河南、北京、山西以及港台、东南亚等地,习练查拳者更是遍布世界各地。

  作为中华武术中优秀的一支,查拳是怎样创立、发展、传承下来的?在其发展流传过程中,又经历了怎样的动人故事呢?3月1日,记者进行了一番探访。

     源流纷纭 起于爱国

  关于查拳的起源,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最早的可追溯至唐朝,最晚的则归到清末。

  中国武术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李成银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据山东省志《体育志》和查拳拳谱记载,唐朝安史之乱时,唐王朝一只东征军队路过冠县,青年将领滑宗歧负伤滞留该地。人们把他送到附近的村庄,精心照料调养。这位青年将领身体康复后,就把自己祖传多年的武艺“架子拳”传授给村里的年轻人。随着习武的人越来越多,他便把旅居长安的师兄查元义请来帮助施教。查元义又称查密尔,武艺精良,曾是一位驰骋战场的骁将,尤擅“身法势”。查元义、滑宗歧相继故去后,当地人把滑宗歧所传的架子拳称“滑拳”,查元义所传“身法势”叫“查拳”。

  在冠县等地流传的另一种说法,将时间锁定在明朝末年。据说,当时倭寇经常侵扰我国东南沿海,明帝命戚继光为抗倭大将,诏书天下,聚兵东征,抗倭保国。来自新疆的回民查尚义,激于义愤,请缨东来。但是由于路途遥远,气候多变,还未到达前线,查尚义就病倒了。同行伙伴将他留在冠县休养,经治疗后,逐渐康复。为报答当地群众的关照之情,查尚义将自己多年习练的查拳套路无私传授。后来,学习的人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查拳也就流传开来。

  还有一种说法,则认为查拳起源于清末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在《回族武术初探》一文中有这样的介绍:相传在八国联军进占北京时,西域人查密尔出于义愤,东去抗敌,行至沧县附近病倒,为当地穆斯林医救。病愈后,八国联军事已平息。查密尔无以为报,便在当地传授拳术。后来查尚信、查守义继承下来,代师传艺,后称“查拳”。

  “关于查拳的起源,说法不一,现在也不好说哪一个正确,这些都是关于查拳起源的传说。”李成银说,限于历史悠远,资料匮乏、文献不足,查拳起源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但据上世纪80年代初,著名的武术家张文广、康戈武考证,查密尔东来的传说与历史背景不符。由于明代军事家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唐顺之的《武编》、何良臣《阵记》等兵书中,均未见有查拳这一名词,也就是说查拳的创编应晚于明代,它发展于清代初、中期,盛行于清末与民国。

     历代宗师 德武兼备

  每个拳种的传承、发扬都离不开身怀绝技、威名远扬的宗师,查拳也不例外。在查拳的发展史上,艺德兼具的代表人物不胜枚举。

  在查拳历史上,第一位有正史记载的高手是“飞腿”沙亮。据记载,沙亮,字智公,回族,康熙年间冠县张尹庄人,青年时期,就以“飞腿沙亮”名冠鲁西南。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沙亮在山东乡试考中武举人,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丁末科中武进士,授三等侍卫,被荐为署西安城守营参将。贤达后的沙亮“贵不狭势,穷不遗微”。身为朝廷武将后,曾回家乡“修谱联族”,并在沙氏祖莹立碑,上刻“永年不忘”四个大字。

  武艺不凡的沙亮在查拳的传承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正是因为他与其他门派的交流学习,改造后的查拳才开始在武林中声名大振,广为流传。

  光绪年间,威震上海滩的马永贞则是最广为人知的查拳高手。马永贞自幼习武,性格豪爽侠义,武功高强,力大过人,精通拳术,尤其擅长弹腿功。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他到上海卖艺授徒,颇有名气。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