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春:中国参加奥运会比赛第一人(3)
辛亥革命网 2012-08-2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日前媒体报道:“一本74年前出版的《刘长春短跑成功史》,由沈阳民间收藏家詹洪阁购得。这本上海勤奋书局1933年出版的64开小册子,由《申报》记者蒋槐青编著,东北大学教授、刘长春的老师宋君复校对。全书仅40多页,除了包括刘长春在1932年奥运会百米预赛中冲刺的瞬间等9幅珍贵照片外,最令人感兴趣的当属刘长春的参赛日记。刘长春的参赛日记从1932年7月29日抵达美国起,到奥运会闭幕的8月14日止,可以说是17天的 “流水账”,共5000多字。其中最短的一篇(8月11日)只记了64个字,最长的一篇(8月2日)约650字。日记除记载了当天的主要活动日程外,还穿插见闻,或抒胸臆,是记录1932年奥运会宝贵的第一手材料。日记文字半文半白,但当代读者基本上可以看懂。” 他在第一篇(7月29日)日记中写道:“下午四时抵洛杉矶码头。侨胞数千来作热烈欢迎。检验行李毕,乘渠所备汽车先赴中华商会。盖自码头至大会宿舍,约二十英里。经过中国街时,汽笛乱鸣,惊起侨胞,群表欢迎。出中华商会,由美国警察机器脚踏车队领导保护,抵各巷口时,以救火车式喇叭开路,行人车马,为之驻足。”在7月30日的日记中写道:“(下午)二时半世界运动会开幕,巍巍中华以第八位入席,绕场入匝。”“由余执国旗作总代表,国旗飘处,观众莫不表示欢迎。二千白鸽与落霞齐飞,五声大炮与军乐共鸣,东看台绝顶有五青年鼓腮吹号,美国男女二千学生合唱欢迎歌。”在8月7日的日记中,刘长春描述了外国友人对中国的关注与好感,写道:“当余为爱慕者签名字或走路上时,常有人问询:君日本耶?答中国,于是方表示欢迎之状。或云:中国四万万代表选手在此,因被包围,如野渔人之被发现于桃花源。多问你是中国代表吗?拍扇而道:好,好,真好。且以中国不能多派选手为憾事。”刘长春在当日的日记中总结:“下午三时,百米预赛,第二组共六人,只取三人。头五六十米在先,约八十米后,后来者均居上矣。跑毕,个人亦觉奇怪,何以起跑有如是美姿,发令员与评判员亦以余之起跑与前五十米为佳,惜舟行劳顿,缺少练习,未能上名。设抵洛杉矶后再有一星期之加油,或不至名落孙山乎?第一星卜森,胜余有四码,成绩十秒九,余居第四,当在十一秒许。”“每项前三名将优胜国旗悬挂高竿,音乐既奏,全场仕女起立致敬,余对之频添无限感慨。”8月2日下午3时,刘长春再次上场,参加200米预赛。他在日记中写道:“起跑后至一百五十米时,尚居第二,不幸最后五十米内被人追过,结果第四。”尽管两次被淘汰出局,但刘长春总结败因,并有意学习优秀选手技术特点。在8月3日的日记中刘长春补记:“今日余虽第四,竟谬蒙各界推赞,惭愧之下,敢不自勉。冷眼旁观,二百米决赛时,在点名前,黑人吐伦出场预备动作如下:约十五分钟换鞋,作三四分钟慢跑,站立作起跑二三次后,用两小腿上下动作,其两脚后仰时,殊与众不同。”“世界各国选手多在(赛前)二十分钟或三十分钟时略作活动” “非如我辈在一时或二时前即开始练习。” 刘长春一行加入奥运会,张学良曾慷慨解囊送了8000银元,但刘长春很节俭。8月1日的日记中,他写道:“外国按摩家来,问宋(宋君复)先生按摩否。宋云甚佳,佳则佳矣,一元五角美金就此‘拉到’(东北方言,意为没有了。)”有几次观看比赛,人家要求购票入内,他也舍不得买。但在前往奥运会的美国“威尔逊总统号”轮船,为了显示礼节和不被他人小看,宋君复出手阔绰,刘长春特别在日记中写道:“宋先生付侍者美金6元。”这相当于奥运会运动员3天的伙食费。
1932年冬,北平成立“东北体育协进会”,刘长春任总干事、常务委员会委员。为唤醒全国人民“不忘日本铁蹄下的东北4千万同胞”,支持抗日救国斗争,他做了大量的工作。1933年在第5届全国运动会上,刘长春以10秒7和22秒的成绩再创100米、200米两项全国记录,并获冠军。其中10秒7的100米记录保持长达25年之久,直到1958年才被解放军运动员梁建勋打破。
1936年刘长春第二次代表中国,参加第11届奥运会,同样由于28天的海浪颠簸,体力消耗较大,而未能取得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