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次参加伦敦奥运会(2)

辛亥革命网 2012-08-02 00:00 来源:人民政协网 作者:徐忠友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伦敦在1908年和1948年曾举办过第四届、第十四届奥运会。在伦敦举行的第四届奥运会上,中国没有派运动员参加比赛。当1948年伦敦又举办第十四

  正当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把参会经费的希望寄托在国民政府身上时,在此后国民党军队在“剿共”中连吃败仗。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继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打内战,导致财政上赤字大幅增加,连有些正常的开支也付不出,所以并没有在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要求国民政府补助5万元经费的呈文上签字。

  针对这种状况,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负责人心里直打鼓:依靠国民政府拨付组团参赛费用靠得住吗?1947年11月,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只好再度召开常务理事会议,商讨组团赴伦敦参赛的事宜,包括商定参加哪些项目并派多少人去的具体问题。

  参加柏林第十三届奥运会的中华奥运代表团(还有个教育部的考察团),总人数多达140人。这一次由于经费难以落实,他们便决定只参加足球、篮球、田径、游泳、自行车项目的比赛,举重、拳击和武术表演项目就不参加了。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也只派33人,比柏林运动会人数缩减了一半多。

  参会经费筹措成为最大难题

  为了落实中华奥运代表团参加伦敦奥运会的经费,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经费筹募委员会,具体负责经费筹募工作。

  根据参赛的总体方案,筹募会造出了一个机票费、车船费、住宿费、餐饮费、服装费等费用的预算,总额为15万美元,初定由政府、社会人士和华侨各摊派三分之一。

  没想到,这项工作却成了最大的难题。

  首先是向国民政府筹钱方面就遇到了麻烦。当时担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的张群属于新政学系,且称得上一个大官僚,由于财政的困难,他将开支卡得很紧,一般只有蒋介石签字批准的经费开支,他才会给予全开“绿灯”;对其他单位和人员申报的费用,他又卡又扣很难通过。

  以前王正廷在担任国民政府外交总长等职位时,曾因工作关系得罪过张群,因此他看不惯王正廷。如今王正廷已辞去行政职务,担任一个虚职无权的中华体育协进会的会长,张群便借机报复,所以王正廷要求国民政府补助5万美元的呈文发出后,张群将其放在文件柜里很久都没有批复。王正廷到行政院催促多次,张群都以种种借口不批,直到1948年5月张群转任总统府资政之前,才勉强批给50亿元法币,折合2.5万美元。可是等到6月4日领到这笔法币时,美元已经涨了整整一倍,50亿元法币一下被贬值为1.25万美元,造成中华奥运代表团参赛经费的严重不足。后来王正廷叫中华体育协进会同事张伯苓、董守义多方斡旋,且董守义还为他奔走于各衙门达40多次,其中从南京到上海之间就跑了20多趟,才按照批准时的牌价领到国民政府的这笔补助。

  节衣缩食到伦敦

  海外华侨捐款的重点对象是当时香港的“万金油大王”胡文虎,为此王正廷将他拉进经费筹募委员会当委员,胡文虎便让其儿子胡好代表自己与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具体联络,但胡好要求在他自己办的星岛足球队选拔12名队员进入中华奥运代表团,而代表团足球队的编制总共才需18人,这样势必影响足球队的水平。

  双方之间一度出现了矛盾,王正廷只好亲自出面直接找胡文虎商量,最终使对方同意垫拨足球队的出国费用,而让胡好充当奥运代表团的顾问而收场。

  还有位菲律宾的华侨本来同意捐赠3万美元,同样要求一个代表团名额,结果名额给了,钱却没有到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