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枚奥运金牌(2)

辛亥革命网 2012-08-02 00:00 来源:人民政协网 作者:吴志菲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84年7月29日,美国洛杉矶拉普多射击场,第23届奥运会自选手枪男子50米60发慢射比赛开始,来自38个国家的56名优秀选手一字摆开阵势……566环!

  2003年8月8日晚,在灯火辉煌的北京饭店18层宴会厅里,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携许海峰、邓亚萍等在这里宴请前来北京访问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萨马兰奇。
  席间,许海峰举起斟满红葡萄酒的酒杯向萨翁敬酒。萨马兰奇满怀深情地注视着许海峰说:“告诉你一件我过去几乎从未对外说过的事。你知道吗?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我那时为你颁发的金牌,也是我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之后,为奥运会选手颁发的第一块金牌呢!”

  听完萨翁这番话,许海峰才知道,在他那块为中国体育史上创下了许多个第一的沉甸甸的金牌上,还多了这样一层特殊意义。

  许海峰格外高兴地说:“我真没想到,能得到这份殊荣,感谢萨翁为世界和中国的奥运事业作出的努力与贡献。”老人笑着说:“希望你为自己的祖国赢得更多的荣誉。”

  家人收听外电知道消息

  当年,中国一般的家庭还没有电视机,有的更多的也只是黑白电视,央视也没有直播。由于时差,直到次日,一般中国民众通过新闻节目才知道许海峰创下了中国奥运第一金。“不过,我的父母在不到半小时就晓得我得了金牌。”当记者追问是否是他电话告知家人时,许海峰摇了摇头,让我们怎么也猜不着:“别猜了吧,你们一定猜不着——当时是我弟弟偷偷在收听外电的报道知道的,一告诉我父母亲,一家人高兴得跳了起来。听说,第二天,不少报纸出了号外。”

  两天后,即8月1日,是许海峰的27岁的生日。“当时,我国第一次发行金牌明信片,我那张是生日那天发行的。”

  金牌背后的奖金

  8月3日,洛杉矶奥运会还未结束,许海峰已经回到国内。他没有料到,他的人生将产生戏剧性的变化。

  当年,在供销社工作时许海峰的工资是“九块五,后来到了体委以后,给我定级定到五十一块五,1984年奥运会后给我加了4级,加到98块——简直就是高干啦。人家是连升三级,我是连升四级。这是我所感受到的一些变化”。

  许海峰还透露,“国家奖给了我9000元(金牌一般是奖8000元,我是首金沾了点光,多奖了1000元),地方政府又奖了5000元。”

  有“伤疤”的金牌

  从安徽老家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到处是热烈的掌声、激动的人群。珍贵的“第一金”也陪伴着它的主人辗转各地,参加各种庆祝活动,并在人们手中不停地传递。然而,就是在传递过程中,许海峰的金牌留下了一处“伤疤”。

  “一次大家传看金牌,不小心掉到了地上,结果边缘有些卷,仔细看上去像有个小缺口”,许海峰半开玩笑地说,“看来金牌的纯度还是很高的,质地比较软啊”。对这件事,许海峰显得很豁达,没有丝毫介意,“人家也不是故意的嘛,没什么大不了”。

  两个月后,许海峰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将这枚堪称改变中国体育史的奥运会金牌捐献给了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谈起这枚金牌,许海峰显得有些滔滔不绝、如数家珍:“金牌的直径是60毫米,重量125克。质地是纯金包银,其中金的重量是6.5克。金牌有一面是国际奥委会规定的图案,另外一面是一个自由女神,上有‘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1984年’字样。项目名称是后来加上去的,被刻在金牌几毫米宽的边缘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