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辛亥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九月初一日(阴历)湖南、陕西起义,十一日南昌起义,十三日上海起义,十九日南京起义。河南革命先进张钟端(许昌人)、王庚先(邓县人)等,在开封优级师范学校密谋起义,外则发给甲、乙、丙、丁四部大将军番号,内则联络军、警、学各界人士共图大举。时我在开封高等学校肄业,与优级师范同一大门,因而侧身其间,专负联络高等同学之责。方冀起义有期,不幸事泄。统领柴得贵密报巡抚宝棻(旗人),趁革命者在优级师范学校会议之夜,逮捕五十人,光荣就义者有张钟端等十一人。然其革命救国之精神,更深入人心,因而革命情绪更加激昂。
我以虎口余生,同师范学生邓县高子仪由开封逃至漯河,遇见商水李炯斋、信阳郑襄亭拟往武昌。行至湖北襄阳,同新野马云卿、邓县孙搏霄、内乡刘丙寰等所组织的河南奋勇军相遇,遂共图光复中州。
马云卿系河南新野青阳乡人,辛亥年在武昌第八镇张彪部当士兵。八月十九日夜起义军进攻两湖总督府时,马奋勇争先,大建奇勋,为各方所钦重。迨黎元洪出任都督后,即委马以军务部长职,令其入豫筹集武装,以牵制南下清兵。因此莅襄,联合同志,组织部众,以期完成任务。以马作战奋勇,故命名该军为奋勇军,一时参加者甚众,自带枪支来投者数十人。此时,安、襄、郧、荆招讨使季雨霖又资助枪百余支,并接济服装子弹,奋勇军因以壮大。我和高子仪均在该军,负联络任务,东奔西驰,各方宣扬。
当时由河南及武汉等处来襄阳之革命同志日众,势不能不有所组织。我和李炯斋、郑襄亭、高子仪等倡议组织河南共和会,一则可以结合同志,辅助奋勇军之发展,再则可以号召豫省人民,纷起响应。此事深为季雨霖、马云卿所赞成,共和会因之成立。由李、郑总其成,我和高各有分工,进行宣传发展组织。迨季雨霖、马云卿率大军北进,甫及豫境之新店铺,人民欢腾,壶浆迎师,相望于道。更有各地志士如新野鲁礼玉等荷枪入伍者数十人,军威益振。故新野、邓县均不战而克。此时,马云卿即分兵进驻南阳三十里屯,直迫城下。当时反清情绪遍及乡闾,热心爱国,出于赤诚,共和会之组织和宣传亦起较大之作用。
新、邓两县光复,其行政、治安均由季雨霖委人维持(新野县长忘记姓名),邓县委李述之。正在顺利推进之际,适值南北议和,令季雨霖撤退驻豫军队,而马云卿则乘机进驻宛城(时为1912年2月18日即旧历元旦)。当奋勇军光复新、邓时,南阳镇台谢宝胜以众寡悬殊,民气难抑,犹豫不决。地方绅士故危言耸听,劝他离宛,以免生灵涂炭。谢感于大部兵力远在淅川荆紫关一带,一时难于集中。内则人心惶惶,外则奋勇军重兵压境,战固无力,守亦不能,不得已率所部于午夜窜方城。府县亦逃。马则不血刃而光复南阳矣。
南阳镇台谢宝胜曾出家为道士,外号谢老道。自武昌起义,各省响应,均以推翻清廷为口号,谢乃心怀疑惧,深恐左右叛变,亲到诸葛庵问卜而不利(相传卦词臼:“你问我,我问谁,你屁股之下坐有五百贼!”)怀疑更甚,疑部属亦为敌人。自以为无能为力,只有弃城潜逃。及逃至方城新街(距县城约三里)后,一面派人到省求援,一面令驻淅川荆紫关任福元、仝锡福、包炳耀等部来会,再为计划。不料南北议和告成,更陷于进退维谷地步。又见公报,段祺瑞领衔迫清帝退位之电,列有已名,恐无以自处,乃自戕于方城新街骡马店内。
马云卿进城后,即简拔杨鹌汀为知府,朱霞(清末举人)为县知事。杨系宛南中学创办者,该校教职员及学生如姚子昭、周希孟等数十人亦参加革命。杨促谢离宛,欢迎革命军进城,厥功甚伟。当谢未逃前,我同高子仪曾一度进城,与杨相晤于东关某商号内。彼谓:“家八兄汉亭(外人称杨八少)时常向谢报告外边军情和各处人民浮动情况,甚受尊重,并侦知谢有意弃城,尚未决定。目前只有联合士绅相机耸动,速其离宛。”旋以季雨霖大军奉令由新、邓南撤,杨汉亭诡言北进来宛,谢以为真,即请其护送出城而逃。可见南阳不战而能光复,杨鹤汀实起重要作用。
南阳为绾毂中原与荆襄之孔道,得到光复,影响甚大,并使镇平、内乡、淅川三县与开封隔绝。马云卿曾派向春元等到镇平策划独立。内乡为翁梦九(清末秀才,信阳师范卒业)布置邓西绿林孙玉章所光复。淅川为地方士绅全子介、金鲁樵、宋莲舫等借维持地方秩序为名,宣布独立。至此,南阳等六县遂完全为奋勇军所控制。
当此之时,豫西绿林王天纵受前张钟端等组织革命时所给予之丁部大将军名义,率部由卢氏来宛参加革命,与马云卿相会。王天纵原名天从,系豫西绿林张黑子的二架(即副手的意思)。张死后,王领其众,张治公又为王之二架,纵横于嵩山南北,清兵莫能当其锋。王之枪法百发百中,有神枪徽号。王本人不奸淫,不烧杀,有时尚行小惠,因获侠名,报章多誉之曰“河南大侠”。以前在开封所发给四部大将军番号,仅王天纵以丁部大将军名义出现于卢氏、南阳一带,余则未之闻也。
王既到宛,与马同心同德,共图大举。乃以清帝退位,共和告成,方庆无事,共议善后。不料,南阳总镇驻淅川荆紫关一带之军队,其统师任、仝、包等均系行伍出身,只知尽忠清廷,毫无国家民族观念,仇视革命,出自本性,骤闻谢宝胜弃宛而逃,南阳又被奋勇军光复,心怀愤恨,即率队回宛,以求一战。道经内乡、镇平两县,先犯内乡,与孙玉章激战甚烈,由晨至午,孙部死伤十余,退回邓西;次犯镇平,以王勉斋与仝锡福素有旧谊,欢迎进城。
王勉斋名金相,清末举人。当南阳光复后,镇平县官甕(或雍之误)某恐遭杀戮,投水未死而逃。其时向春元等已到镇平,集合同志拟即独立,而王勉斋则召集全县士绅,以维持地方为名,亦拟宣布独立。正值混乱之际,适任、仝、包等率队由内乡抵镇平。其中仝锡福系勉斋族兄王金川参将旧部,因与勉斋亦深有关系,是以欢迎进城。彼等进城后,以穷凶极恶之手段,搜捕革命志士,向春元等十七人壮烈牺牲于察院后园。
任、仝、包等驻镇平数日,兼度春节,认为南阳革命方面兵少势弱,可以制胜。并令包炳耀之弟包炳玺到宛,扬言输诚,意在刺探军情,暗散流言,以懈军心,冀收奇袭之效。革命军早已迭获情报,洞悉其奸,妥为准备。及至阴历正月初旬某日拂晓,枪声大作,西北两面被其包围。时我住在府署,专司联络,即同杨鹤汀去见马云卿。马谓已下令守城,断绝交通,即行派队出城扫荡,并令我等去见王天纵,说明布置情况,请其出兵夹击。转瞬天明,马云卿令刘凤桐率队由南而西,王天纵令其弟王天佑率队由东而北,两面加攻,战之日中,始将敌围于桑园(在城东北三里)。此时我同邓县翁慕陆送饮食于前线,只见死尸数具,血流满地,初次乍见,深觉寒心。是役,毙敌甚众、击伤亦逾百,获枪数十支,敌始向北辛店一带逃窜,其中途逃散者又约有数百,奋勇军亦未穷追。
任、仝、包等犯宛败北,既已溃不成军,一时不至卷土重来。而革命方面,只有致力行政,安定社会,以苏民困。南阳、新野、邓县三县光复略早,参加革命者亦众,秩序尚佳。惟镇平、内乡、淅川三县光复情况不同,加以帮会林立,土匪遍地,互相抢夺,时有所闻,人民不堪其扰,实已陷于无政府状态。马云卿有见于此,乃委湖南任凤祥知镇平事,高子仪知内乡事,刘炳寰知淅川事,力促速往。所幸均能相机行事,社会秩序逐渐恢复,人民赖以稍安。
是时河南都督张镇芳派吴庆桐(吴小辫)率队到北辛店(距南阳三十里)与南阳革命方面媾和。彼此协商,始将马云卿改编为两营巡防统领,驻扎新野、邓县,玉天纵亦改编为两营巡防统领,驻扎内乡、淅川。媾和已定,马本人驻新野,王驻淅川;省军进驻南阳,即委南阳、镇平两县县长,其余四县不数日亦相继更换。
一九六二年十一月
(原载《河南文史资料》第六辑第207-211页,河南省政协文史委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9月第1版。)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