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辽 阳① 城

辛亥革命网 2017-04-18 17:01 来源: 作者: 查看:

登 辽 阳① 城

纵目边城上,苍茫接大荒。
地偏玄菟郡②,天入黑龙江。
野戍③鸣悲角,川原下夕阳。
扶余④王气尽,为忆李成梁⑤。

【说明】
宋教仁先生这首诗录自河南大学学报丛书《中国近代论文集》第五册的《宋教仁思想研究补遗》。据《宋教仁日记》第六卷载,1907年4月9日,宋氏致函“马贼”李逢春等:“闻公等集义辽海之间,以扶弱抑强,抗官济民为志。”“辽海之间”即辽阳、海城一带。宋教仁得到“马贼”回信后,便前往辽阳、奉天等地与张作霖、汤玉麟、冯麟阁、韩登举等头目会晤,时间在五、六月间。本诗大概是在这段时期所写。
【注释】
①辽阳——今辽阳市。契丹和清顺治时曾是辽阳府的治所。辽金曾置京于此。元辽阳行省治所。当时是“马贼”活动的地区之一。
②玄菟郡——汉武帝元封三年(180)置,治所在今朝鲜威镜南道威兴,辖境相当今辽宁东部至朝鲜咸镜道一带。
③野戍——野外边防地的营垒。
④扶余——古国名,指代满清王朝。
⑤李成梁——明朝铁岭卫(今辽宁铁岭)人。字汝契,隆庆四年(1070)任辽东总兵,屡败鞑靼插儿部,在镇22年,封宁远伯。
【浅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其诗通过辽阳优越的地理位置,旖旎的自然风光的描述,表达作者亟盼“马贼”中有李成梁式的良将奋起,以赶走满清贵族这一强烈感情。首联开门见山写登城所见,景象宏阔,气势雄浑: 伫立城头眺望,眼前旷远迷茫,一直延伸开去连接着大片荒山野岭。“苍茫”,旷远迷茫。“大荒”,大片未开垦的荒地、荒山。作者运笔,既形象又概括地把进入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五字之中;而我们读到“苍茫接大荒”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眼前一阔,胸襟为之一开。
    颔联承上联所见,叙述辽阳的地理位置:这是古代偏远玄菟郡的地方,地理上与黑龙江相毗邻。“玄菟郡”,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180年)置,治所在今朝鲜威镜南道威兴,辖境相当今辽宁东部至朝鲜咸镜道一带。此联不仅意境壮阔,而且对仗工巧、信手将古郡名和江河名拈来成对,天衣无缝。“黑”,对“玄”(即黑色),颜色类对;“龙”对“菟”(通“兔”),动物类对;“江”对“郡”,地理类对。确为难得之佳句。
    颈联具体分述城上见闻:傍晚,边地营垒中发出呜呜的号角声;夕阳在一望无际的川原上慢慢下落。“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可以用作指挥军队的信号。见闻由近及远,选材精当,真切细致,就描绘野戍、角声、川原、夕阳而言,这是“赋”笔,而赋中又兼有比兴。近听野戍中角声的鸣响,强悍矫健的勇士形象立刻浮现在眼前;而遥望夕阳从川原上西沉,风光旖旎的祖国河山,尽收眼底。“下夕阳”点明了登城时间。这一句,诗面写景,言外寓意:日落夜尽,预示着明天的到来,新的一天开始。
    尾联水到渠成地即景而生“忆”,诗人直抒胸臆:满清王朝的气数已尽,希望有李成梁这样的良将起兵将之推翻。
   “扶余”,亦称夫余。约于公元前3世纪建国,为东北最早的古国。扶余曾是渤海国的领土,渤海为满清祖先所建,是故这里用来指代满清王朝。“王气”,古代迷信认为帝王兴起之处的祥光瑞气为王气。这里指清王朝的气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此时作者忆起了曾在此地立功而著名的古代良将李成梁,希望今天能有像李成梁一样的良将再现!
    这两句对全篇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前面所绘景象,无不寄寓着诗人忧国之情。结束句尤使人驰骋想象,余韵无穷。诗中情景交融,爱憎分明;赋中之比兴,犹如水中放盐,不见痕迹。
    这首七律,格律严谨,造句多姿,对仗工稳,自然流畅,首尾圆合,章法森严。堪称佳品,值得一赏。(丰庆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