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宋教仁联
辛亥革命网 2017-04-18 17:15 来源: 作者: 查看:
1913年3月中旬,袁世凯电召宋教仁赴京“共商国事”。20晚,宋教仁在黄兴、于佑任等人的陪同下,前往上海龙华车站,准备乘火车到南京,再从浦口转车到北京。就在宋教仁走向车站剪票处的时候,忽闻几声枪响。宋教仁被刺,当即送往医院抢求救,未能挽回生命,于22日凌晨溘然长逝,捐躯共和。
宋教仁被刺,全国震动,时人挽联纷呈,挽歌四起——
三尺剑①,万言书②,美雨欧风志③不磨!天地有正气④,豪杰自牢笼⑤,数十年季子舌锋⑥,效庄生⑦索笔⑧;
五丈原⑨,一抔土,卧龙⑩跃马今何在?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⑪,洒几滴苌弘血泪⑫,向屈子⑬招魂⑭!
作者简介:孙中山(1866—1925)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名文,字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人。1894年组织“兴中会”,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905年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纲,并提出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后,被推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公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被选为理事长。1913年4月,因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即主张举兵讨袁。1924年1月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主义”,1925年3月在北京逝世。
【注释】
①三尺剑——古剑凡长三尺,故称。洪秀全《吟剑诗》:“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联中以剑喻武,即指宋教仁与黄兴、刘撰一等于1904年组织华兴会,筹划推翻清王朝的武装起义。
②万言书——古指长篇奏章。联中指宋教仁1907年所著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侵占我延吉地区阴谋的《间岛》一书,共6万余言;亦指在《民立报》发表的反对列强侵略,抨击清王朝腐败无能的时评、政论文章。
③美雨欧风——指宋教仁积极主张借鉴欧美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典章,计划将中国建成共和政体。
④正气——充塞天地之间的至大至刚之气,体现于人则为浩然的气概,刚直的气节。
⑤牢笼——指包罗;容纳。《淮南子·本经训》:“牢笼天地,弹压山川。”
⑥季子舌锋——指宋教仁善于言辞的外交才能,以及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的演说口才。季子:战国时苏秦,字季子,他曾游说六国同盟抗秦。舌锋:谓言辞犀利。
⑦庄生——战国时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为漆园史,家贫。相传楚威王慕其才名,厚币以迎,许以为相,辞不就。所著《庄子·秋水》曰:“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宋教仁自号渔父,此处借庄生之笔,盛赞宋教仁。
⑧索笔——书面语。本意是向他人所求签名或作品时。表示对所求对象的敬重之意。
⑨五丈原——古地名,在陕西省岐山县南,是汉丞相诸葛亮病故之地。
⑩卧龙——喻尚未崭露头角之人。《三国志·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联中将宋教仁比作诸葛亮,用以说明他的死是国家和民族的巨大的损失。
⑪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语出杜甫《梦李白》。借指当时京城里达官显要很多,惟独宋教仁遭嫉被害。
⑫苌弘血泪——苌弘,字叔,又称苌叔。周景王、敬王的大臣刘文公所属大夫。刘氏与晋范氏世为婚姻,在晋卿内讧中,由于帮助范氏。晋卿赵鞅为此声讨。苌弘被周人杀死。传说苌弘死后三年,其血化为碧玉。后世用以借指屈死者的形象。
⑬屈子——战国时受诬而死的楚国诗人屈原。留有《楚辞·渔父》。
⑭招魂:召唤死者的灵魂,后作为古丧礼。此处借以对宋教仁深表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