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计划》中文版(2)
辛亥革命网 2018-09-06 14:38 来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孙中山 查看:
第二部 西北铁路系统
吾人所计划之铁路,由北方大港起,经滦河谷地,以达多伦诺尔,凡三百咪。经始之初,即筑双轨,以海港为出发点,以多伦诺尔为门户,以吸收广漠平原之物产,而由多伦诺尔进展于西北。第一线,向北偏东北走,与兴安岭山脉平行,经海拉尔,以赴漠河。漠河者,产金区域,而黑龙江右岸地也。计其延长,约八百咪。第二线,向北偏西北走,经克鲁伦,以达中俄边境,以与赤塔城附近之西伯利亚铁路相接,长约六百咪。第三线,以一干 线向西北,转正西,又转西南,沿沙漠北境,以至国境西端之迪化城 [13] ,长约一千六百咪。地皆平坦,无崇山峻岭。第四线,由迪化迤西以达伊犁,约四百咪。第五线,由迪化东南,超出天山山峡,以入戈壁边境,转而西南走,经天山以南沼地与戈壁沙漠北偏之间一带腴沃之地,以至喀什噶尔;由是更转而东南走,经帕米尔高原以东,昆仑以北,与沙漠南边之间一带沃土,以至于阗,即克里雅河岸。延长约一千二百咪,地亦平坦。第六线,于多伦诺尔、迪化间干线,开一支线,由甲接合点出发,经库伦,以至恰克图,约长三百五十咪。第七线,由干线乙接合点出发,经乌里雅苏台,倾北偏西北走,以至边境,约六百咪。第八线,由干线丙接合点出发,西北走,达边境,约四百咪。(参观第二图)
兹所计划之铁路,证以“抵抗至少”之原则,实为最与理想相符合者。盖以七千余咪之路线为吾人计划所定者,皆在坦途。例如多伦诺尔至喀什噶尔之间,且由斯更进之路线,延袤三千余咪,所经均肥沃之平野,并无高山大河自然之梗阻横贯其中也。
以“地位适宜”之原则言之,则此种铁路,实居支配世界的重要位置。盖将为欧亚铁路系统之主干,而中、欧两陆人口之中心,因以联结。由太平洋岸前往欧洲者,以经此路线为最 近;而由伊犁发出之支线,将与未来之印度、欧洲线路(即行经伯达 [14] ,以通达马斯加斯 [15] 及海楼 [16] 府者)联络,成一连锁。将来由吾人所计划之港,可以直达好望角城。综观现在铁路,于世界位置上无较此重要者矣。
以“国民需要” 之原则言之,此为第一需要之铁路。盖所经地方,较诸本部十八行省 [18] 尤为广阔。现以交通动输机 关缺乏之故,丰富地域,委为荒壤,而沿海沿江烟户稠密省分,麕聚 [19] 之贫民无所操作,其弃自然之惠泽而耗人力于无为者,果何如乎?倘有铁路与此等地方相通,则稠密省区无业之游民,可资以开发此等富足之地。此不仅有利于中国,且有以利世界商业于无穷也。故中国西北部之铁路系统,由政治上、经济上言之,皆于中国今日为必要而刻不容缓者也。
吾人所以置“必选有利之途”之第一原则而未涉及者,非遗弃之也,盖将详为论列,使读者三致意焉耳。今夫铁路之设,间于人口繁盛之区者其利大,间于民居疏散之地者其利微,此为普通资本家、铁路家所恒信;今以线路横亘于荒僻无人之境,如吾人所计划者,必将久延岁月,而后有利可图。北美合众国政府于五十年前,所以给与无垠之土地于铁路公司,诱其建筑横跨大陆干路,以达太平洋岸者,职是之故。余每与外国铁路家、资本家言兴筑蒙古、新疆铁路,彼辈恒有不愿。彼将以为兹路之设,所过皆人迹稀罕,只基于政治上、军事上理由,有如西伯利亚铁路之例,而不知铁路之所布置,由人口至多以达人口至少之地者,其利较两端皆人口至多之地为大。兹之事实,盖为彼辈所未曾闻。请详言其理。夫铁路两端人口至多之所,彼此经济情况大相仿佛,不如一方人口至多、他方人口至少者,彼此相差之远。在两端皆人口至多者,舍特种物产此方仰赖彼方之供给而外,两处居民大都生活于自足经济情况之中,而彼此之需要供给不大,贸迁交易,不能得巨利。至于一方人口多而他方人口少者,彼此经济情况,大相径庭。新开土地从事劳动之人民,除富有粮食及原料品,以待人口多处之所需求而外,一切货物,皆赖他方之繁盛区域供给,以故两方贸易必臻鼎盛。不特此也,筑于两端皆人口至多之铁路,对于人民之多数无大影响,所受益者惟少数富户及商人而已;其在一方人口多而他方人口少者,每筑铁路一咪开始输运,人口多处之众必随之而合群移住于新地,是则此路建筑之始,将充其量以载行客。京奉、京汉两路比较,其明证也。
京汉路线之延长八百有余咪,由北京直达中国商业聚中之腹地,铁路两端之所包括,皆户集人稠之所;京奉路线长仅六百咪耳,然由人口多处之京、津,开赴人口少处之满洲。前者虽有收益,则不若后者所得之大。以较短之京奉线,方诸较长之京汉线,每年纯利所赢,其超过之数有至三四百万者矣。
故自理则上言之,从利益之点观察,人口众多之处之铁路,远胜于人口稀少者之铁路。然由人口众多之处筑至人口稀少之处之铁路,其利尤大。此为铁路经济上之原则,而铁路家、资本家所未尝发明者也。
据此铁路经济上之新原则,而断吾人所计划之铁路,斯为有利中之最有利者。盖一方联接吾人所计划之港,以通吾国沿海沿江户口至多省分;又以现存之京汉、津浦两路,为此港暨多伦诺尔路线之给养,他方联接大逾中国本部之饶富未开之地。世界他处,欲求似此广漠腴沃之地,而邻近于四万万人口之中心者,真不可得矣。
第三部 蒙古、新疆之殖民
殖民蒙古、新疆,实为铁路计划之补助,盖彼此互相依倚,以为发达者也。顾殖民政策,除有益于铁路以外,其 本身又为最有利之事业。例如北美合众国、加拿大、澳洲及阿尔然丁 [20] 等国所行之结果,其成绩至为昭彰。至若吾人之所计划,不过取中国废弃之人力,与夫外国之机械,施于沃壤,以图利益昭著之生产。即以满洲现时殖民言之,虽于杂乱无章之中,虚耗人工地力,不知凡几,然且奇盛;假能以科学上方法行吾人之殖民政策,则其收效,将无伦比。以此之故,予议于国家机关之下,佐以外国练达之士及有军事上组织才者,用系统的方法指导其事,以特惠移民,而普利全国。
土地应由国家买收,以防专占投机之家置土地于无用,而遗毒害于社会。国家所得土地,应均为农庄,长期贷诸移民。而经始之资本、种子、器具、屋宇应由国家供给,依实在所费本钱,现款取偿,或分年摊还。而兴办此事,必当组织数大机关,行战时工场制度,以为移民运输居处衣食之备。第一年不取现值,以信用贷借法行之。
一区之移民为数已足时,应授以自治特权。每一移民,应施以训练,俾能以民主政治的精神,经营其个人局部之事业。
假定十年之内,移民之数为一千万,由人满之省徙于西北,垦发自然之富源,其普遍于商业世界之利 ,当极浩大。靡论所投资本庞大若何,计必能于短时期中,子偿其母 [21] 。故以“有利”之原则论,别无疑问也。
以“国民需要”之原则衡之,则移民实为今日急需中之至大者。夫中国现时应裁之兵,数过百万;生齿之众,需地以养。殖民政策于斯两者,固最善之解决方法也。兵之裁也,必须给以数月恩饷, 综计解散经费,必达一万万元之巨。此等散兵无以安之,非流为饿莩 [22] ,则化为盗贼,穷其结果,宁可忍言。此弊不可不防,尤不可使防之无效。移民实荒,此其至善者矣。予深望友好之外国资本家,以中国福利为怀者,对于将来中国政府请求贷款以资建设,必将坚持此旨,使所借款项第一先用于裁兵之途;其不然者,则所供金钱,反以致祸于中国矣。
对于被裁百余万之兵,只以北方大港与多伦诺尔间辽阔之地区,已足以安置之。此地矿源富而户口少,倘有铁路由该港出发以达多伦诺尔,则此等散兵可供利用,以为筑港、建路及开发长城以外沿线地方之先驱者。而多伦诺尔将为发展极北殖民政策之基矣。
第四部 开浚运河以联络中国北部、中部通渠及北方大港
此计划包含整理黄河及其支流、陕西之渭河、山西之汾河暨相连诸运河。黄河出口,应事浚渫,以畅其流,俾能驱淤 积以出洋海。以此目的故,当筑长堤,远出深海,如美国密西悉比河 [23] 口然。堤之两岸,须成平行线,以保河辐之划一,而均河流之速度,且防积淤于河底。加以堰闸之功用,此河可供航运,以达甘肃之兰州。同时,水力工业亦可发展。渭河、汾河亦可以同一方法处理之,使于山、陕两省中,为可航之河道。诚能如是,则甘肃与山、陕两省,当能循水道与所计划直隶湾中之商港联络,而前此偏僻三省之矿材物产,均得廉价之运输矣。
修理黄河费用或极浩大,以获利计,亦难动人。顾防止水灾,斯为全国至重大之一事。黄河之水,实中国数千年愁苦之所寄。水决堤溃,数百万生灵、数十万万财货为之破弃净尽。旷古以来,中国政治家靡不引为深患者。以故一劳永逸之策,不可不立,用费虽巨,亦何所惜,此全国人民应有之担负也。浚渫河口,整理堤防,建筑石坝,仅防灾工事之半而已;他半工事,则植林于全河流域倾斜之地,以防河流之漂卸土壤是也。
千百年来,为中国南北交通枢纽之古大运河,其一部分现在改筑中者,应由首至尾全体整理,使北方、长江间之内地航运得以复通。此河之改筑整理,实为大利所在。盖由天津至杭州,运河所经皆富庶之区也。
另应筑一新运河,由吾人所计划之港,直达天津,以为内地诸河及新港之连锁。此河必深而且广,约与白河相类,俾供国内沿岸及浅水航船之用,如今日冬期以外之所利赖于白河者也。河之两岸,应备地以建工厂,则生利者不止运输一事,而土地价格之所得,亦其一端也。
至于建筑之计划预算,斯则专门家之责,兹付阙如。
第五部 开发直隶、山西煤铁矿源,设立制铁炼钢工厂
本计划所举诸业,如筑北方大港,建铁路统系由北方大港以达中国西北极端,殖民蒙古、新疆,与夫开浚运河、改良水道以联络北方大港,之四者所需物料当极浩大。夫煤铁矿源,在各实业国中累岁锐减,而各国亟思所以保存天惠,以遗子孙。如使为开发中国故,凡夫物料所需,取给各国,则将竭彼自为之富源,贻彼后代患。且以欧洲战后,各国再造所费,于实业界能供给之煤铁,行将吸收以尽。故开发新富源,以应中国之特别需求者,势则然也。
直隶、山西无尽藏之煤铁,应以大规模采取之。今假以五万万或十万万元资本,投诸此事业。当中国一般的开发计划进行之始,钢铁销场立即扩大,殊非现时实业界所能供给。试思铁路、都市、商港等之建筑,与夫各种机械器具之应用,所需果当何若。质而言之,则中国开发,即所以起各种物品之新需要,而同时不得不就附近原料,谋相当之供给。故制铁、炼钢工厂者,实国家之急需,亦厚利之实业也。
此第一计划,皆依据前此所述之四原则而成。果如世论所云,“一需要即以发生更新之需要,一利益即以增进较多之利益”,则此第一计划,可视为其他更大发展中国计划之先导,后当继续论之。
注释:
[1] Chinese Turkestan:指今新疆地区。——编者注
[2] 母财、子利:资本、利息。
[3] 直隶湾:即渤海湾。在渤海西部,北起河北省乐亭县大清河口,南到山东省黄河口。
[4] 宿昔:向来,往日。
[5] 浚渫:疏浚、疏通。
[6] 咪:英里,mile的英译,现已极少使用。——编者注
[7] 襟带:如襟如带,指山川环绕,地势险要。
[8] 生齿:语出《周礼·秋官·司民》,后借指人口、家口。
[9] 费府:即费城,美国东北部大城。
[10] As soon as this first program reached the American Legation in Peking, the former Minister, Dr. Paul S. Reinsch, immediately sent an expert to survey the site which the writer indicated, and found that it is really the best site on the Chihli Coast for a world harbor, excepting that the entrance of the port should be at the west side instead of the east side as the writer proposed. Detailed plans have been made as figures 1 and 2.
[11] 奉天:指今辽宁省。其辖境古今略有不同。
[12] 芮恩诗:今译芮恩施,1869—1923年。美国外交官,1913年任美国驻华公使,1919年辞职后,受聘为北洋政府法律顾问。
[13] 迪化城:指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
[14] 伯达:旧多译为报达,今译巴格达,今伊拉克首都。
[15] 达马斯加斯:今译大马士革,叙利亚首都。
[16] 海楼:今译开罗。
[17] Mukden:沈阳,满语音为“穆克敦和屯(mukden hoton)”,意为“兴盛之京”,故称“盛京”,又名奉天。——编者注
[18] 中国本部(China Proper):指以汉文化为主导、汉族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地区,在本书中指清朝的“十八行省”行政区域,不包括东北、新疆、蒙古、青海、西藏等地区。此英文名词为当时的传统用法,今日主要用于历史或地理研究,现代中文已绝少使用。十八行省范围历经元、明两代变迁,最后在清康熙朝时,定为冀、苏、皖、鲁、晋、豫、陕、甘、闽、浙、赣、鄂、湘、川、粤、桂、滇、黔。——编者注
[19] 麕聚:群聚。
[20] 阿尔然丁:今译阿根廷。
[21] 子偿其母:指获利甚多,利息即可偿还所投入资本。
[22] 饿莩:亦作“饿殍”,指饿死的人。
[23] 密西悉比河:今通译为密西西比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