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曾像
清廷对于新军,向来是不放心的,尤其是对于第二十镇张绍曾及第六镇吴禄贞猜忌更甚。其所信赖、倚为干城的是皇族所掌握的禁卫军。禁卫军的武装军备、饷银待遇,与新军大有轩轾。从外表看来军容甚盛,和新军气象迥然不同,至于作战的能力如何,却无法测验。清廷为了整军耀武,夸张皇族军队的威力借以镇慑新军起见,预定在辛亥年(1911年)九月间,举行大秋操于直隶永平府。特派军咨府大臣兼禁卫军训练大臣贝勒载涛为北洋陆军秋操大元帅。
参加操演的军队,分为东西两军;派冯国璋为东军总统官,新军第一镇统制何宗莲、第四镇统制曹锟、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第三混成协统领蓝天蔚(误,蓝为第二混成协协统)等部队归其指挥;派舒清阿为西军总统官,禁卫军第一协统领良弼、第二协统领王廷桢、第三协统领扎拉芬等部队归其指挥。
在操演的前期,东军调驻在滦州、开平等地,西军调驻在丰润、玉田等地。操演的方式是东西两军各向永平前进会战,会战的结果预定是西军大胜、东军败绩。这显而易见的是对于东军示威,意思就是说“你们新军如果敢于叛变,我们禁卫军的威力便可以一举把你们歼灭”。 张绍曾和吴禄贞、蓝天蔚早已见微知著,看透底里,事先已秘密计议好在会操的时候以假作真,乘禁卫军的不备解除它的武装,响应南方的革命,进军北京,推翻清朝政府。不料事机竟被内部的人泄露,清廷知晓,预防事变,下令停止秋操,将禁卫军调回拱卫京畿,并命新军各镇均撤回原防。随即下令给绍曾命其督率所部南下,归荫昌指挥,讨伐武汉革命军。绍曾拒不受命,竟按兵不动据守滦州。
绍曾与吴禄贞、蓝天蔚同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三人友谊素为挚笃,归国以后各任军职,当时有士官三杰的称号。吴禄贞夙抱有种族革命思想,性情躁急,恨不能一举而颠覆清朝。绍曾为人比较宽和,谨慎持重。加以康梁学说在他思想上影响很深,认为具有数千年封建统治历史的中国,一旦推翻帝制,改为民主共和政体,恐于民情不甚适合,不如君主立宪较为稳妥。这时候资政院已经成立了一年有余(宣统二年,1910年8月成立),为立宪的先声;职权制度,仿佛欧洲国家的上议院。绍曾与资政院议员陶葆廉、劳乃宣、汪荣宝等人素有往还。其主张君主立宪,思想上受了他们一定程度的影响。吴禄贞与绍曾、蓝天蔚计议联兵起义,进攻北京,推翻清廷专制政府,建立民主政权,绍曾没有听从。蓝的意见和绍曾相同,也不以吴计划为然。绍曾与蓝议定联名同具奏折恳请立宪后,又征求得第三镇统制卢永祥的同意,并与部下协领伍祥祯、潘矩楹取得一致的意见,由幕僚吕均起草拟妥奏稿及政纲十二条,送与蓝、卢等人签名,缮成奏折正本。文中由绍曾领衔,盖用了第二十镇统制的关防,派吕均赍折赴京。先秘密送与资政院议员陶葆廉等人阅过,取得联系后,吕均即持奏折前往谒见军机大臣那桐,请其代为呈递给摄政王载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