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父亲何晋元抗战事迹(2)

辛亥革命网 2015-08-06 10:50 来源:团结报 作者:何星亮 查看:

我们家族中有十多位先辈参加了抗日战争,我自年少时就常听族中老人说起这些先辈参加抗日战役、浴血奋战的事迹。

  桂柳会战自1944年9月至11月,历时3个月。日军由冈村宁次指挥,从湖南、广东、越南三个方向向广西进攻,来势凶猛。桂柳会战是抗日战争期间继桂南会战之后中日两国军队在广西境内进行的第二次大的战役。这次会战,日军投入兵员之多,作战区域之广泛,战争对广西造成的破坏,都远远超过了1939年底至1940年初的桂南会战。

  参加桂柳反攻战

  桂柳会战之后,张发奎率部退至桂西百色地区整训,何晋元随张发奎司令部退守百色。1945年3月,第四战区改为第二方面军,张发奎任司令长官。何晋元初任司令部中校科长,后改任中校参谋。

  1945年初,随着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的一系列溃败,华南局势日趋好转。张发奎抓住这一有利间隙加紧整顿,并积极捕捉机会,以期收复失地,一雪败退之耻。同年5月,张发奎发现驻桂日军撤退,即下令部队尾随追击。64军在重创日军58师团后卫的94大队后,于5月27日收复南宁。第46军相继收复宾阳、迁江、桂平、武宣,配合第三方面军于6月30日收复柳州,第64军156师则向思乐、明江推进,于7月3日收复龙州。同月中旬,陆军总司令部决定以南宁、柳州为基地发动秋季攻势,进军广州,并将3个军拨归第二方面军。张发奎8月15日下达向雷州半岛进军的命令,当晚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15日,张发奎由南宁飞往广州主持接收,次日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日军投降签字仪式。

  秘密支援共产党经费

  何晋元与中共领导的东江纵队副司令王作尧是黄埔军校第十一期同班同学、同居一室的好友。抗战期间,王作尧曾多次派中共地下党员何晋元的侄子何卓粦和妻弟陈忠与何晋元联络,为东江纵队输送药品和物资。广东解放后王作尧曾写信给父亲,希望他留在广州安排工作。据堂叔父何宝松说,在上世纪80年代,时任广东人大副主任的王作尧曾多次向他询问何晋元及其后代情况,并对何晋元过早离世表示遗憾。又据何晋元的妻弟陈忠(中共地下党员)1987年写的材料说,1943年他在广西桂林,当时接到中共上级指示,“说重庆的《新华日报》社经济有困难”,让他负责“筹集二百万元法币,通过桂林中国银行李公桃先生(邻县五华人)汇给《新华日报》社,其中六、七十万元是我姐夫何晋元给的。”

  此外,何晋元还曾资助广东中共地下党办的《经济导报》。另据何晋元的堂侄何卓粦(中共地下党员)1987年写的材料,何晋元与广东、广西的中共地下党保持密切联系,曾多次掩护地下党活动,通过各种方式保护地下党员。我家中原藏有不少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中文翻译著作,都是广东地下党送给他阅读的。

  抗战遗物:美制睡袋

  何晋元在抗战期间,行军作战时使用美国支援的鸭绒睡袋(俗称猪笼被),后来他带回家中一直使用。睡袋布面上印着英文大字“U.S.”(美国),下面印有三行小字,意为:“美国坐垫和纺织品公司生产,邮编是12775,1944年6月20日生产。”这个睡袋质量很好,1975年我带着它到新疆北部农场,盖着这个睡袋,在零下40多度的环境中也不觉得太冷。1978年我考上中央民族学院,又背着鸭绒睡袋来到北京继续使用,至今我家中还保存着睡袋的残片,这也是先父当年参加抗战遗留下来的一件珍贵纪念品。

  70年前,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战场上,包括父亲在内的近30万国共黄埔师生,在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携手并肩、前仆后继,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以誓死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

  (作者系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