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望山海外抗战生涯
辛亥革命网 2015-07-17 09:46 来源:团结报 作者:秦友莲 查看:
不久前,在整理母亲遗物时,我找到了“文革”期间父亲秦望山留下的部分手稿。在那些发黄的手稿里,我找到了父亲当年参加抗日活动的一段珍贵记录。
不久前,在整理母亲遗物时,我找到了“文革”期间父亲秦望山留下的部分手稿。在那些发黄的手稿里,我找到了父亲当年参加抗日活动的一段珍贵记录。
力促华侨捐助1200架飞机
1937年抗战开始后,父亲秦望山被选为第一、二届国民参政员。1938年7月,第一届第一次国民参政会在武汉召开。1938年9月,会议结束后不久,父亲便出国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他此次出国的主要目的是争取菲律宾华侨领袖李清泉和东南亚的华侨支援抗日。李清泉也是国民参政员,因为在陈仪的问题上与蒋介石有了意见,故托病不出。父亲到达菲律宾岷里纳后立刻去拜会他。李清泉很感动,说:“我很惭愧,为了抗日,你秦望山不辞辛劳,不怕危险越洋而来,我却还躺在这里,我明天一定召开抗日宣传大会。”次日,李清泉在岷里纳东方俱乐部召开了侨界大会,约300来人参加,都是侨界知名人士,其中90%是福建晋江(当时晋江包括泉州)人。父亲也是晋江人,且在晋江颇有影响,所以他此次到会演讲,深受大家欢迎。父亲演讲的主要内容一是对抗战形势的分析;二是传达参政会提出的一些抗战措施,动员华侨进行抗日捐款,同时也动员一批爱国青年回国参加抗战。
父亲认为菲律宾华侨历来爱国爱乡,经过反复商量,在原有的抗日募捐活动的基础上他们又想出了一个“飞机捐助法”,即每架飞机定值为菲币3万5千元(不足部分由国民党中央政府补足),凡捐上1架的个人,飞机即用他的名字命名;如果是团体,捐助1架以上的即用其团体名称命名。这样一来,华侨的积极性非常之高,在菲15万福建华侨中,竟然捐助了1200架飞机,还不包括普通捐款。
与此同时,父亲还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父亲对李清泉的夫人说:“您先生在做全国抗战的大事,你们妇女会也应该做些小事。晋江地区,你们的家乡现在疟疾流行,能不能想法采购一些药品,送给他们,那一定是功德无量的!”经父亲这么一说,李清泉的夫人很爽快地答应了,并负责采购了100万粒,约值美金1万余元的疟疾丸寄回晋江,帮助当地百姓渡过疫灾。
在菲律宾的抗日活动
父亲第二次到菲律宾是1941年10月。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不仅偷袭了美国珍珠港,而且还袭击了香港、马尼拉、新加坡等地区和国家。父亲当时在马尼拉,他们的住地也遭到日机轰炸。不久日军在菲律宾登陆,回国已经不可能了,于是父亲化名陈台福搬到离马尼拉十几公里的乡下,一个叫吕宋村的地方住下来。父亲以此为基地,开始了他的武装抗日活动。
当时,秦望山招募了80多名爱国华侨青年,他们在国民党将领李良荣的十三补训处训练一段时间之后就去报考黄埔军校,有的后来还参加了抗战期间福州地区著名的大湖战役。另外有30多名没有考上黄埔军校的华侨青年,在补训处接受了一些军事训练后便回到了马尼拉。父亲以这些青年为主成立了菲律宾“抗日血干团”和“青年特别工作队”两支武装队伍,父亲任“抗日血干团”总顾问和“青年特别工作队”指导员。“抗日血干团”后来发展到1千多人,但牺牲了200多人,“青年特别工作队”后来也有700余人,牺牲了几十人。
在菲抗战期间,父亲几经生死考验。那时“青年特别工作队”办了一份叫《前锋日报》的报纸,父亲以陈台福的名字经常在报上发表文章,揭露日军的法西斯罪行,号召全菲人民起来抗日,并断定日军必败,唯有投降才是他们的出路,大大地鼓舞了当地人民的抗日热情。日军见报后,十分恐慌和愤怒,抓了700多人,追问陈台福为何人,但是没有人供出父亲。村民们说,像陈台福这样的人,如果有事,我们全乡的人都会保他。
那时日军常常将几个村子的村民集中起来,说是要抓中国人。一天下着大雨,河水暴涨,日军突然包围了一个村子,并截断了所有出去的道路,把村民们赶到场子里集中起来。父亲闻讯后立刻躲到房子的小阁楼上,用杂草破烂掩盖起来,日军士兵搜了两次都没搜到,后来又来了一个军官模样的,用棍子乱捅,捅到了父亲,将父亲赶到了集中地。此时场子上已经集中了300多人,其中青年特别工作队(含父亲在内)共有8个重要人物在里面。日军将人群分成两个部分,60岁以上的老人坐一边,其余的坐另一边。因为奔波与劳累,父亲虽然才50岁,已是满头白发,又黑又瘦,所以被分在老人组。日军扬着手上的鞭子,问道,这里有没有“中国人”,大家立刻喊“控拉”,没有的意思。问了好几遍都是这样,日军看问不出名堂,就分批抓人进去审问,主要抓年轻的一组,青年特别工作队有2名队员被抓进去,但是他们没有供出父亲和其他人,最后英勇牺牲了。听说同时被枪杀的还有35人。父亲说,他永远不会忘记那天,是村民们的保护,他们才得以存活下来。还有在一次战斗中,队伍被打散了,父亲遭到敌人追击,眼看着难以逃脱,父亲急中生智地坐在一个草垛前,压低了斗笠抽烟,日本士兵追上来问:“有看到秦望山吗?有人从这边跑过去吗?”父亲镇静地指了指前方说:“有!刚刚从这里跑过去。”就这样父亲又躲过了一劫。
1945年1月,美军在吕宋岛登陆,3月占领了马尼拉。此时在菲的大部分日军已被击溃,但仍有一支2万多人的日军拒不投降,他们沿途烧杀抢掠,做最后的挣扎。此时,菲律宾各抗日力量联合,与其激战40余天后,才最终将这支日军消灭。父亲一直坚持到菲律宾抗战基本结束后才回国。临行前,当地百姓夹道欢送,场面非常热烈。因为当时越南还有日军,为避免遭到袭击,飞机在经过越南上空时关闭了所有的灯,静默飞行。经过一夜周折,飞机于凌晨抵达昆明,次日父亲转机重庆,结束了3年多的海外抗日生涯。
力促华侨捐助1200架飞机
1937年抗战开始后,父亲秦望山被选为第一、二届国民参政员。1938年7月,第一届第一次国民参政会在武汉召开。1938年9月,会议结束后不久,父亲便出国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他此次出国的主要目的是争取菲律宾华侨领袖李清泉和东南亚的华侨支援抗日。李清泉也是国民参政员,因为在陈仪的问题上与蒋介石有了意见,故托病不出。父亲到达菲律宾岷里纳后立刻去拜会他。李清泉很感动,说:“我很惭愧,为了抗日,你秦望山不辞辛劳,不怕危险越洋而来,我却还躺在这里,我明天一定召开抗日宣传大会。”次日,李清泉在岷里纳东方俱乐部召开了侨界大会,约300来人参加,都是侨界知名人士,其中90%是福建晋江(当时晋江包括泉州)人。父亲也是晋江人,且在晋江颇有影响,所以他此次到会演讲,深受大家欢迎。父亲演讲的主要内容一是对抗战形势的分析;二是传达参政会提出的一些抗战措施,动员华侨进行抗日捐款,同时也动员一批爱国青年回国参加抗战。
父亲认为菲律宾华侨历来爱国爱乡,经过反复商量,在原有的抗日募捐活动的基础上他们又想出了一个“飞机捐助法”,即每架飞机定值为菲币3万5千元(不足部分由国民党中央政府补足),凡捐上1架的个人,飞机即用他的名字命名;如果是团体,捐助1架以上的即用其团体名称命名。这样一来,华侨的积极性非常之高,在菲15万福建华侨中,竟然捐助了1200架飞机,还不包括普通捐款。
与此同时,父亲还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父亲对李清泉的夫人说:“您先生在做全国抗战的大事,你们妇女会也应该做些小事。晋江地区,你们的家乡现在疟疾流行,能不能想法采购一些药品,送给他们,那一定是功德无量的!”经父亲这么一说,李清泉的夫人很爽快地答应了,并负责采购了100万粒,约值美金1万余元的疟疾丸寄回晋江,帮助当地百姓渡过疫灾。
在菲律宾的抗日活动
父亲第二次到菲律宾是1941年10月。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不仅偷袭了美国珍珠港,而且还袭击了香港、马尼拉、新加坡等地区和国家。父亲当时在马尼拉,他们的住地也遭到日机轰炸。不久日军在菲律宾登陆,回国已经不可能了,于是父亲化名陈台福搬到离马尼拉十几公里的乡下,一个叫吕宋村的地方住下来。父亲以此为基地,开始了他的武装抗日活动。
当时,秦望山招募了80多名爱国华侨青年,他们在国民党将领李良荣的十三补训处训练一段时间之后就去报考黄埔军校,有的后来还参加了抗战期间福州地区著名的大湖战役。另外有30多名没有考上黄埔军校的华侨青年,在补训处接受了一些军事训练后便回到了马尼拉。父亲以这些青年为主成立了菲律宾“抗日血干团”和“青年特别工作队”两支武装队伍,父亲任“抗日血干团”总顾问和“青年特别工作队”指导员。“抗日血干团”后来发展到1千多人,但牺牲了200多人,“青年特别工作队”后来也有700余人,牺牲了几十人。
在菲抗战期间,父亲几经生死考验。那时“青年特别工作队”办了一份叫《前锋日报》的报纸,父亲以陈台福的名字经常在报上发表文章,揭露日军的法西斯罪行,号召全菲人民起来抗日,并断定日军必败,唯有投降才是他们的出路,大大地鼓舞了当地人民的抗日热情。日军见报后,十分恐慌和愤怒,抓了700多人,追问陈台福为何人,但是没有人供出父亲。村民们说,像陈台福这样的人,如果有事,我们全乡的人都会保他。
那时日军常常将几个村子的村民集中起来,说是要抓中国人。一天下着大雨,河水暴涨,日军突然包围了一个村子,并截断了所有出去的道路,把村民们赶到场子里集中起来。父亲闻讯后立刻躲到房子的小阁楼上,用杂草破烂掩盖起来,日军士兵搜了两次都没搜到,后来又来了一个军官模样的,用棍子乱捅,捅到了父亲,将父亲赶到了集中地。此时场子上已经集中了300多人,其中青年特别工作队(含父亲在内)共有8个重要人物在里面。日军将人群分成两个部分,60岁以上的老人坐一边,其余的坐另一边。因为奔波与劳累,父亲虽然才50岁,已是满头白发,又黑又瘦,所以被分在老人组。日军扬着手上的鞭子,问道,这里有没有“中国人”,大家立刻喊“控拉”,没有的意思。问了好几遍都是这样,日军看问不出名堂,就分批抓人进去审问,主要抓年轻的一组,青年特别工作队有2名队员被抓进去,但是他们没有供出父亲和其他人,最后英勇牺牲了。听说同时被枪杀的还有35人。父亲说,他永远不会忘记那天,是村民们的保护,他们才得以存活下来。还有在一次战斗中,队伍被打散了,父亲遭到敌人追击,眼看着难以逃脱,父亲急中生智地坐在一个草垛前,压低了斗笠抽烟,日本士兵追上来问:“有看到秦望山吗?有人从这边跑过去吗?”父亲镇静地指了指前方说:“有!刚刚从这里跑过去。”就这样父亲又躲过了一劫。
1945年1月,美军在吕宋岛登陆,3月占领了马尼拉。此时在菲的大部分日军已被击溃,但仍有一支2万多人的日军拒不投降,他们沿途烧杀抢掠,做最后的挣扎。此时,菲律宾各抗日力量联合,与其激战40余天后,才最终将这支日军消灭。父亲一直坚持到菲律宾抗战基本结束后才回国。临行前,当地百姓夹道欢送,场面非常热烈。因为当时越南还有日军,为避免遭到袭击,飞机在经过越南上空时关闭了所有的灯,静默飞行。经过一夜周折,飞机于凌晨抵达昆明,次日父亲转机重庆,结束了3年多的海外抗日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