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三:在华工中宣传马克思主义

辛亥革命网 2021-04-12 16:13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肖绮晖 查看:

1919年,李立三在北京法文专修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学习之后,靠着父亲卖掉16亩祖传土地筹得的200元银洋作路费,12月在上海登上邮船,40多天后辗转到达法国蒙达尼,开始了勤工俭学生活。

  1919年,李立三在北京法文专修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学习之后,靠着父亲卖掉16亩祖传土地筹得的200元银洋作路费,12月在上海登上邮船,40多天后辗转到达法国蒙达尼,开始了勤工俭学生活。

  在蒙达尼,李立三一边做工读书,一边积极参加政治活动。他思想活跃,擅长演讲,对旧世界充满憎恨。每当与同学讨论国内政局,提及军阀政客时,他总是愤懑地大声喊叫:“推翻!打倒!杀掉!”

  到法国初期,李立三曾经倾向无政府主义,但他很快就开始向马克思主义方面转变。他的法语水平较高,能直接阅读法共的《人道报》,攻读法文版的《资本论》,不长时间就埋头读完了好几本马克思主义著作。

  李立三在蒙达尼公学补习了一段时间法文,花光了从家里带来的钱,于是离开学校,到一家纱厂做工。他认为,通过勤工俭学坚持学习十分必要,在法国能够比较方便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且这里有十万华工,中国学生应当在他们中进行工作,为将来中国革命准备干部。他和赵世炎打算在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同学中倡议,成立“共产主义同盟会”作为勤工俭学和华工运动的核心。后来组织成立了劳动学会,明确提出其目的是要革命,而革命的第一步是要把在法的华工组织起来。

  劳动学会和它影响下的勤工俭学学生积极声援“二二八”示威运动,号召全体勤工俭学学生团结起来,并建立勤工俭学学会,在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多数报名参加了这个组织。赵世炎、李立三是勤工俭学学会的主要领导者,而劳动学会又成为勤工俭学学会的核心。

  勤工俭学学会成立后,它的领导成员马上带头离开巴黎,到华工集中的施奈德工厂做工。这个厂招收中国勤工俭学学生,主要做厂里的杂工,搬运钢铁,装卸货物;另一部分则到消耗体力很大的翻砂和锻造车间做工。李立三带领第一批学生100多人先来到工厂,他被分配去当翻砂工,在熔铁炉旁,面对着白热的铁水,经常搬动百多斤重的铸件和工具,“工作一天汗流一斗”。李立三后来回忆说:“1920年我在法国一个铁工厂做工,受当时法国工人运动的影响,并与一个信仰共产主义的工人有接触,逐渐相信只有马克思主义能救中国。”又说:“我是个翻砂工人,我的法国师傅是共产党员,我受他的影响很大。当时我们要革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明确的,但是如何革命,这是不大明确的。”为了探求解决这个“如何革命”的问题,李立三等决定到华工当中去活动。

  施奈德工厂有2000多华工,李立三和赵世炎首先在华工中建立了华工俱乐部,创办了《华工周报》,赵世炎亲自刻版,李立三印刷,在华工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劳动学会规定会员每周要用一天的时间为华工服务,交工人朋友。赵世炎和李立三还为解除一些华工的包身合同进行了有效的斗争,许多华工因而获得了自由,他们同工人群众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旅法勤工俭学的艰苦生活,特别是在工厂和工人中的锻炼,为李立三日后回国从事工人运动的组织领导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撰稿:省委党史研究室科研处处长 肖绮晖 湖南日报记者孙敏坚 整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