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从刚搭好的桥上过,长队伍犹如一条巨龙
辛亥革命网 2016-08-05 09:02 来源:永恒情谊——长征与少数民族 作者:苗晓平 查看:
这时,已是黄昏,江面被晚霞映成红锦缎一般。红军大部队来了,他们开始从刚搭好的桥上通过,长长的队伍犹如一条巨龙。王老汉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望着眼前的情景,笑了。
在贵州镇宁坝草村,寨子里住着20多户人家,他们大多数是布依族农民,还有一些彝族同胞。北盘江的水从这里缓缓流过,闪动着粼粼波光。附近有一个横渡北盘江的小渡口,叫“坝草老渡口”。这一天,正逢距渡口不过10里远近的坝平场的场期,坝草寨里的人吃了早饭正准备前去赶场,突然听到渡口边有人在讲话,跑去一看,只见对面河滩上站着许多兵。看到这情景,有的人跑回寨子里对王风山老汉说:
“不好了,有军队来了!”
王风山老汉60开外,面容慈祥,胸前飘拂着几绺银须。他为人正直,有主见,在寨子里有威望,寨子里有了大大小小的事,乡亲们都愿意找他。他见有人慌慌张张大叫大嚷,忙说:
“这是红军,是共产党、毛主席的军队,对待我们好得很,大家不要怕,也不要跑。”
王风山老汉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前两天,王老汉到别的寨子去办事,当夜就住在他的一个老朋友老蔺家里。半夜,红军来了,没有惊动老百姓,而是住在寨子外面,天亮后,才去老乡家买米做饭吃。老蔺对王风山说:
“红军对我们好得很,吃饭开饭钱,喝水给水钱,走时还把睡的地方打扫得干干净净。弄冉的陆团长(指陆瑞光)宰了一头猪来欢迎红军,红军还送给他步枪、机关枪。只有王仲芳胆小,不肯去会,才没有得到红军的好处。红军对我们大家说,他们打的是国民党,是二十五军的王家烈、犹国才,以及那些恶霸地主、土豪劣绅。”
王风山听了老蔺这些话,又亲自到寨子外边看了看,见红军办事规规矩矩,为人热情诚恳,很是高兴。他打听到红军还要到坝草寨子去,就赶紧往回赶,好让大家知道红军是好军队。
这时,他见大家都相信了他的话,不跑了,又把他见到红军的情景说了一遍,然后说:
“红军忙着过河去打犹国才,咱们派几个人到河边帮助红军过河。”
话音未落,就有许多人争着要去,王老汉当下挑选了30多名水性好的小伙子,带着他们走了。
王老汉他们来到河边,正巧他的朋友老蔺送红军到这里。老蔺见王老汉来了,大声喊道:
“伙计,快来,快来!这边没有船,水又这么深,到底要怎样才能过得去?你帮着想个法子,让红军大队人马过河。”
王风山朝对面望去,见有不少红军脱了衣服,把枪顶在头上,已跳进河里,正准备涉水过河。他见状,忙喊:
“这里水深,又是回水塘,涉不过去!要涉水过河,还要顺河走一两里路才行。你们快跟我来!”
他边说,边往下游走,在对岸的红军也跟着他走。走了两里多路,到了沙滩岸边,王老汉停了下来,对身边的外孙杜少说:
“这条河你熟,你先涉过去,把红军领过来。”
杜少听了外公的话,马上脱衣下河,涉到对面,带着一队红军涉了过来。就这样,在王老汉和30多名布依族小伙子的帮助、照顾下,红军大队人马过了河。红军上岸后,一口气翻过了木耳山,到了坡门寨前,打垮了从贞丰赶来防守渡口的伪保安队。
战斗结束后,一位红军团长握着王老汉的手说:
“辛苦你们了,多亏你们的帮助,我们才顺利渡过北盘江,赶到敌人前面,打垮了敌人。”
说着,掏出烟来请王老汉抽。
王老汉笑着说:
“别看我60多岁了,身体还行。再说,为红军出把力也是应该的。”
团长接着又说:
“大爷,后面大部队快到了,我们准备架座简易的桥,以便能快些过河。可是这河两边都是土山,没有拴缆子的岩石,河岸边也没有较大的树木可以利用。我们想用临时桥墩搭板子的办法架成平桥。可是,这两岸只有苇草,没有竹子和树,怎么搭桥呢?”
王老汉望着平静的水面说:
“你说的这个办法行,架桥缺材料我想办法解决。我们每家都有装粮食的囤箩,把囤箩安放在水里,填满沙石,可作桥墩。每家都有几扇大门板,取来可以当桥板。若这里不够,我可以到附近几个寨子里去借。”
团长一听,高兴地说:
“大爷,有你们帮助我们就不愁了!”
“好,咱们说干就干!”
王老汉说着就带着二三十名红军小伙子回到寨子里。他把红军架桥遇到的困难一说,乡亲们二话没说,就把囤箩和门板拿出来,然后把这些东西扛到河边,放囤箩,装沙石,帮助红军架起桥来。王老汉在一旁指挥着,他看囤箩和门板不够,就让几位小伙子带着红军到附近寨子里去借。东西很快就借回来了,而且还来了不少帮忙的人。人多物足,不到两个小时,桥就架好了。
这时,已是黄昏,江面被晚霞映成红锦缎一般。红军大部队来了,他们开始从刚搭好的桥上通过,长长的队伍犹如一条巨龙。王老汉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望着眼前的情景,笑了。
“不好了,有军队来了!”
王风山老汉60开外,面容慈祥,胸前飘拂着几绺银须。他为人正直,有主见,在寨子里有威望,寨子里有了大大小小的事,乡亲们都愿意找他。他见有人慌慌张张大叫大嚷,忙说:
“这是红军,是共产党、毛主席的军队,对待我们好得很,大家不要怕,也不要跑。”
王风山老汉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前两天,王老汉到别的寨子去办事,当夜就住在他的一个老朋友老蔺家里。半夜,红军来了,没有惊动老百姓,而是住在寨子外面,天亮后,才去老乡家买米做饭吃。老蔺对王风山说:
“红军对我们好得很,吃饭开饭钱,喝水给水钱,走时还把睡的地方打扫得干干净净。弄冉的陆团长(指陆瑞光)宰了一头猪来欢迎红军,红军还送给他步枪、机关枪。只有王仲芳胆小,不肯去会,才没有得到红军的好处。红军对我们大家说,他们打的是国民党,是二十五军的王家烈、犹国才,以及那些恶霸地主、土豪劣绅。”
王风山听了老蔺这些话,又亲自到寨子外边看了看,见红军办事规规矩矩,为人热情诚恳,很是高兴。他打听到红军还要到坝草寨子去,就赶紧往回赶,好让大家知道红军是好军队。
这时,他见大家都相信了他的话,不跑了,又把他见到红军的情景说了一遍,然后说:
“红军忙着过河去打犹国才,咱们派几个人到河边帮助红军过河。”
话音未落,就有许多人争着要去,王老汉当下挑选了30多名水性好的小伙子,带着他们走了。
王老汉他们来到河边,正巧他的朋友老蔺送红军到这里。老蔺见王老汉来了,大声喊道:
“伙计,快来,快来!这边没有船,水又这么深,到底要怎样才能过得去?你帮着想个法子,让红军大队人马过河。”
王风山朝对面望去,见有不少红军脱了衣服,把枪顶在头上,已跳进河里,正准备涉水过河。他见状,忙喊:
“这里水深,又是回水塘,涉不过去!要涉水过河,还要顺河走一两里路才行。你们快跟我来!”
他边说,边往下游走,在对岸的红军也跟着他走。走了两里多路,到了沙滩岸边,王老汉停了下来,对身边的外孙杜少说:
“这条河你熟,你先涉过去,把红军领过来。”
杜少听了外公的话,马上脱衣下河,涉到对面,带着一队红军涉了过来。就这样,在王老汉和30多名布依族小伙子的帮助、照顾下,红军大队人马过了河。红军上岸后,一口气翻过了木耳山,到了坡门寨前,打垮了从贞丰赶来防守渡口的伪保安队。
战斗结束后,一位红军团长握着王老汉的手说:
“辛苦你们了,多亏你们的帮助,我们才顺利渡过北盘江,赶到敌人前面,打垮了敌人。”
说着,掏出烟来请王老汉抽。
王老汉笑着说:
“别看我60多岁了,身体还行。再说,为红军出把力也是应该的。”
团长接着又说:
“大爷,后面大部队快到了,我们准备架座简易的桥,以便能快些过河。可是这河两边都是土山,没有拴缆子的岩石,河岸边也没有较大的树木可以利用。我们想用临时桥墩搭板子的办法架成平桥。可是,这两岸只有苇草,没有竹子和树,怎么搭桥呢?”
王老汉望着平静的水面说:
“你说的这个办法行,架桥缺材料我想办法解决。我们每家都有装粮食的囤箩,把囤箩安放在水里,填满沙石,可作桥墩。每家都有几扇大门板,取来可以当桥板。若这里不够,我可以到附近几个寨子里去借。”
团长一听,高兴地说:
“大爷,有你们帮助我们就不愁了!”
“好,咱们说干就干!”
王老汉说着就带着二三十名红军小伙子回到寨子里。他把红军架桥遇到的困难一说,乡亲们二话没说,就把囤箩和门板拿出来,然后把这些东西扛到河边,放囤箩,装沙石,帮助红军架起桥来。王老汉在一旁指挥着,他看囤箩和门板不够,就让几位小伙子带着红军到附近寨子里去借。东西很快就借回来了,而且还来了不少帮忙的人。人多物足,不到两个小时,桥就架好了。
这时,已是黄昏,江面被晚霞映成红锦缎一般。红军大部队来了,他们开始从刚搭好的桥上通过,长长的队伍犹如一条巨龙。王老汉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望着眼前的情景,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