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燮:“五四运动的隐身人”

辛亥革命网 2019-04-25 10:02 来源:团结报 作者:紫薇 查看:

汪大燮任外交委员会委员长时,参与审议巴黎和会有关中国外交事件。汪大燮主张拒签和约,但总理钱能训密电陆征祥签字。汪大燮愤而辞职,并命令结束外交委员会活动。

  汪大燮(1859-1929年),原名尧俞,字伯唐,一字伯棠。安徽黟县宏村人。

  1918年12月中旬在北京设立的外交委员会,汪大燮就任“外交委员会委员长”;翌年,1919年的5月4日,北京就爆发了“五四运动”。那么,“汪大燮”与“五四运动”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呢?答案是有关系,汪大燮被史学家们称作为“五四运动的隐身人”。

  汪大燮任外交委员会委员长时,参与审议巴黎和会有关中国外交事件。时欧美各国对德宣战,敦促中国参加,议会坚持不参战。汪大燮力排众议,决定加入,从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1919年1月,帝国主义在巴黎和会上无理拒绝中国政府要求,决定日本继承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北洋政府竟屈服于帝国主义势力,密令中国代表在“合约”上鉴字。于是,英、法、美将德国在山东攫取的权利交由日本继承,并写入和约。中国代表团围绕山东问题的交涉失败,已被逼入签字与否的死胡同。面对困境,汪大燮主张拒签和约,但总理钱能训密电陆征祥签字。汪大燮愤而辞职,并命令结束外交委员会活动。

  回到家中的汪大燮,忧国之情未能释怀。他深知以己之力,无法挽回颓局,只有晓之于众,才有出路,急中生智他想到了挚友蔡元培。于是,1919年5月3日夜,汪大燮亲自赶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家,将外交失败和政府密令签字的消息告诉了他,并紧急商讨对策。为什么汪大燮在此紧要关头会想到蔡元培呢?这是因为,于公来说,当年2月在北京大学成立的“国民外交协会”(即“国际联盟同志会”),不但是汪大燮倡议组织的,而且还亲任代理理事长,蔡元培则为理事;于私来说,他们两人之间确实是志同道合、无话不谈的挚友。

  蔡元培遂于1919年5月3日当晚九时就召集北京大学学生代表傅斯年、罗家伦等人,在北大法科礼堂召开学生代表会议,向他们通报消息。消息当晚便迅速传遍北京各大专院校,激起了师生反帝爱国的巨大浪潮。群情激愤的北京大学学生们,遂当即决定:将原定于5月7日“国耻日”举行的游行,提前至5月4日举行。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上街游行,高呼“打倒帝国主义”“还我山东”等口号,一场划时代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的导火索,就这样被汪大燮点燃、爆发了。

  “五四运动”当天晚上,在火烧赵家楼后,有32名示威学生被北京警察厅的警察逮捕,其中有20名是北大学生。5月4日当晚,北大学生群集在三院大礼堂商讨对策。蔡元培对学生们说:“你们今天所做的事情我全知道了,我寄以相当的同情。”话一出,全场欢声雷动。蔡又说:“我是全校之主,我自当尽营救学生之责……我保证在三天之内,把被捕同学营救回来。”蔡元培的营救方式,就是通过汪大燮与王宠惠、林长民的出面,向总监呈请保释被捕学生。最后,在汪大燮等名流的保释与社会的强大舆论压力下,被捕学生终于在5月7日被保释出狱。

  晚年,汪大燮弃政致力于平民教育,创办北京平民大学,自任董事长兼校长;同时还致力于红十字会等社会慈善事业,1929年1月5日去世,终年70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