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天下|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113周年,辛亥网移动版

首页 > 辛亥后裔 > 后裔活动 >

跨越山海来相聚 近百位孙中山后人寻根中山

  2024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8周年,也是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的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里,深中通道的开通为中山注入新的活力。7月20日至26日,近百名孙中山亲属后人从世界各地来到中山,参加祭祖联谊、文化寻根等活动,以此表达对孙中山先生的深切缅怀,同时感受家乡的发展之美。

孙中山亲属后人2024年在中山合影

  送孙家珍藏回故乡,也是一种“落叶归根”

  在本次寻根交流活动中,中山海外联谊会盛情邀请了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泰国、比利时,以及中国香港、澳门等地的近100位孙中山亲属后人,包括孙中山曾外孙林山立(孙穗瑛之子)、张孔颖(孙穗华之子),孙中山曾外孙女林淑真(孙穗瑛之女),孙中山曾侄孙(孙眉曾孙)孙必胜、孙必兴、孙必达、孙必成、孙必立,孙中山曾侄孙女(孙眉曾孙女)孙雅丽,以及孙中山姐(孙妙茜)妹(孙秋绮)之孙等。

孙中山亲属后人参观孙中山故居

  “像今天这样大规模的家族聚会,除了2013年在美国的那次,这是第二次。” 孙中山大哥孙眉的曾孙孙必胜有感而发,作为本次活动的第一召集人,他也是孙中山亲属后人第四代中年纪最大的一位。

  为感谢家乡对本次聚会的支持,他精心准备了一份“回礼”——向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无偿捐赠珍藏的270件(套)孙氏家族文物史料,包含了233件(套)文物、37件(套)资料,其中与孙中山相关的文物13件(套)、孙中山亲笔函信5件(套)。

孙中山曾侄孙(孙眉曾孙)孙必胜向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无偿捐赠珍藏的270件(套)孙氏家族文物史料

孙必胜先生捐赠的部分藏品

1909年12月30日容闳致孙中山英文函

  孙中山曾外孙女、孙穗瑛之女林淑真非常赞同孙必胜的做法。当众人都前往故居内参观时,林淑真一家和孙中山曾外孙张孔颖一家则跟随故居负责人来到一间会议室,捐出了一座奖杯。那是2018年孙穗瑛、孙穗华姐妹被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评选为第十届“薪火相传——文化遗产筑梦者杰出个人”的见证。

  这些年来,孙穗瑛与孙穗华一直心系家乡,持续不断地将家藏文物史料捐赠给中山。2014年,两姐妹更是创下“历史新高”,向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捐赠了家藏文物、文献、史料合计887件(套),包括宋庆龄的书信、孙科的证章等。除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山市博物馆内同样珍藏有许多孙家文物,其中包括孙科使用过的旅行箱,以及一整套的家族瓷器。

林淑真等人在中山市博物馆邂逅孙穗瑛捐赠的家族瓷器

  时隔多年,两姐妹的后人在孙中山故居的这间小会议室内,又一次邂逅了部分文物——那是常书鸿等人于上世纪40年代创作的孙中山、孙科、陈淑英的人像油画,以及孙中山之子孙科为侄孙孙必达题写的书法。经过精心修复,它们得以“容光焕发”,并计划于未来向公众展出。

林淑真(右)与林山立在修复好的油画前合影

  孙家后人见此,都非常感动。“我要把它们拍下来,发给母亲看看。” 林淑真说,102岁的孙穗瑛因年事已高,无法越洋前来,但她一直很关注此次行程,“她让我们转达她对家乡的热爱和美好祝愿。”

  “这些文物来自我们尊敬的祖先,非常重要,我们在海外能做到的一点就是把它们带回国内,因为这些文物来自这里。” 林淑真动情地说。

  在孙家后人看来,让家藏文物回归家乡,也是一种“落叶归根”。

孙中山故居内,孙中山当年种下的酸子树今年141岁

  耄耋老人编写口述历史 丰富孙中山文化资源

  在7月22日的南朗祭祖活动中,孙必胜在每一位先人陵墓前都不忘给大家讲述一段家族往事,忆起墓主与孙中山革命之间的一段缘。

孙中山亲属后人祭拜孙中山夫人卢慕贞墓

  7月23日,在中山纪念图书馆开幕的《兄弟同心——孙眉与孙中山》展览上,展出诸多孙中山家族的历史影像与资料。许多孙家后人的身影,也可见于历年的孙中山纪念活动中。最令人动容的一幕,是孙必胜五兄弟重聚于与父母的儿时合影前,仍是当年的站位排序,但昔日稚童已成耄耋老人。居中于照片里的老妇人,是孙中山的革命伴侣之一、孙必胜母亲苏仲英的养母陈粹芬。

孙必胜(左二)五兄弟站在儿时旧照前合影

  这张珍贵照片由孙必胜提供。因为在美国毕业后曾与孙科同住一段时间,让孙必胜了解到不少鲜为人知的孙中山家族故事,再加上伯父孙满后来托付给他一叠珍贵资料,他成了责无旁贷的家族历史整理者。

  孙必胜2004年在中山购房。长居此地后,他更加潜心于研究孙中山文化,至今笔耕不辍。此次家族团聚,86岁他也给大家带来了个人著作《我的曾祖父孙眉》(增订版)以及 “孙眉后裔口述家族史”和“孙眉亲属与后裔传记、资料集”。

《兄弟同心——孙眉与孙中山》展览开幕暨《我的曾祖父孙眉》赠书仪式

  “这本口述家族史,是在《我的曾祖父孙眉》正式出版后,我约上我们几个兄弟,通过口述录音的方式,集合大家所知道的故事和经历,以及对家族前辈的印象和想法,再结合我手上的一些历史图片,综合整理出来的。这本资料集,有不少是我在檀香山档案馆找到的珍贵文献,比如孙眉在檀香山工作、做买卖,以及证明家庭关系的一些纸质资料,还有一些家族成员间来往的家书等。” 孙必胜表示,希望这些史料能丰富孙中山文化资源,为研究孙中山革命历史及孙氏家族历史提供参考,同时也体现了孙家后人对家乡的认同感。

《兄弟同心——孙眉与孙中山》 展览现场

  多方面感受中国式现代化 让年轻人传播中国好故事

  重读家族历史、领略岭南文化的同时,孙中山亲属后人也在行走湾区中,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活力。他们打卡了中山五桂山的桂南村,在广州观摩了新能源汽车企业。7月25日,中山海外联谊会还特别安排他们经深中通道前往深圳,游览城市创意街区——南头古城及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

孙中山亲属后人来到中山影视城

  “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次活动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让孩子们去了解他们的根 ,也感受到中国取得的进步。希望他们以后能多回来中山。有些后辈甚至可能会决定回来定居发展。” 林淑真如是说。

  据悉,参与本次寻根活动的孙家后人有过半是中青年,其中最小的仍坐着婴儿车。“许多青年还是第一次踏足中国,这对于他们而言,意义重大。” 孙中山曾侄孙女、孙中山文化基金会创始人孙雅丽说。

  孙穗瑛的孙子林良贤便是第一次来中山,他跟父亲林山立,都是摄影爱好者,两人在行程中不断抓拍动人瞬间。“家乡的美食美景让人印象深刻。”他计划回美国后与朋友分享中国见闻,将来还会继续与家人探访中山。

  孙中山玄外孙张孟博则是第二次回家乡,“上一次回来中山是2011年。这一次,我感受到家乡在各方面都有了飞速发展。” 23岁的他刚刚从斯坦福大学工程系毕业,但见家乡巨变,他很希望能多回来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孙中山亲属后人在中山纪念中学植树

  在中山纪念中学,长着西方面孔的黄民杰用流利的普通话向记者分享了他的感受:“这是我外公的母校,所以我一直想来看看。它太美了!”

  孙中山先生曾侄孙孙必达也感慨:“深中通道作为世纪工程建成完工,离不开建设者的艰苦奋斗和努力,也可见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

孙必胜、孙必兴、孙必达、孙必成、孙必立五兄弟回到孙中山故居

  定居中山的孙必胜则表示:“住到现在,我都不觉得厌倦,感觉这里每天都在进步。由此看来,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夙愿正在逐步实现。”他认为,要将中国故事传播世界,在年轻人之间开展国内外文化交流很有必要。这也是本次寻根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参与交流的青年一代很可能会在未来的各自领域里担任重要角色。”

  “作为孙中山亲属后人,我们希望家族每一个成员都用自己的资源协助国家发展。”现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香港普联发展有限公司总裁的孙中山玄侄孙、孙必达之子孙伟勇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