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天下|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113周年,辛亥网移动版

首页 > 辛亥纪念 > 纪念设施 >

那些与杨哲商有关的地方

  杨哲商(1883-1911)原名旭东,小名秀南,临海人。少时就读于三台书院,毕业后即任教于县学。1907年赴上海,继续在起东学校就读,后经吕公望介绍加入光复会。入会后,奉秋瑾之命与陈韶等往嘉兴、湖州筹措军火与粮饷。1911年他与邑中同志李惠人、王文庆、严秉钺等发起组织了台州的革命秘密机关“台州国民尚武会”。10月10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王文庆在上海飞函召杨哲商、屈映光、周琮等赴沪,准备沪上起义,哲商和周琮主要负责炸弹制造部工作。11月3日,哲商亲自参与攻打上海江南制造总局的战斗。其后杭州、南京相继起义,炸弹的需求量剧增,哲商于是指挥同事日夜制作,乃至通宵达旦。11月6日凌晨,因过度疲困,误触炸弹,引起爆炸,当场牺牲,年仅28岁。

  哲商小学

  哲商小学的前身为“台州耀梓体育学堂”。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正月,临海籍光复会人士杨镇毅、屈映光、杨哲商等以办体育学堂为名,在台州府城(临海城)组建光复会在台州的分支机构,培训革命志士。取“光耀桑梓”之意,定名为“台州耀梓体育学堂”,与绍兴的大通学堂南北呼应。同年,“大通”事发,秋瑾就义,耀梓体育学堂为适应革命需要,改名为耀梓师范学堂,在先后近两年时间里,耀梓师范生中许多人积极投身革命活动,参加了辛亥革命时期“攻上海,复浙江,下金陵”等战役。图画教习杨哲商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耀梓是全国最早以体育学堂命名、培训革命志士的学堂。

  杨哲商牺牲后,1912年其生前师友杨镇毅、屈映光、周琮等组织成立“杨社”崇祀烈士,并以继续办学为重点,进行社会活动。他们呈请临海县知事转前浙江都督批准。由省拨银洋2000多元,向社会捐筹4000多元,为祭祀及办学费用。1913年秋,在杨哲商原来工作过的耀梓学堂旧址创办哲商小学。1932年,学校改为县立,杨哲商之女杨韵清任校长。1937年重归“杨社”办理。抗日战争期间,因敌机轰炸,学校停办。1946年复办。1951年,与何氏、正业两小学合并,迁址何氏小学,仍称哲商小学。1952年转为公办。1960年,并入台州师范附属小学,称台师附小,由地区管理。1961年随附小迁回哲商小学原址。1971年改名为人民小学,管理权属下放到县。1985年复名。当时,中国书法协会副主席陈叔亮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杨哲商故居

  在古城广文路4号,有一处幽静的院落,斑驳的台门和石板地记录下历史的印记。台门西侧有一块石碑,上书“杨哲商烈士故居”。迈入台门,穿过一道走廊,里面是一处并不十分宽大却很地道的江南四合院,院内的正横房屋至今仍保留了清代民居特点,非常古朴雅致。正屋背后,还有东西相对各三间的后厢房,两翼之中是一处小花园。

  据了解,杨宅的建筑结构,是以13间四合院为主体,再在内台门外前伸两阁楼,形成前有阁楼后拖凤凰翼的前伸后挂大宅院,尤以正面两阁楼显其风雅,成为古城颇具文化内涵的民居建筑。杨宅是杨哲商的出生地和他参加革命前的住所,为其上辈所建,迄今已有150多年历史。

  这个故居里曾经还居住过另外一个大名人,这就是散文家朱自清。朱自清在临海浙江第六中学(现台州中学)任教期间,就住在这座院子里。在朱自清的作品《一封信》中还有这样的语句:“我对于台州,永远不能忘记……说来可笑,我还记得我从前住过的旧仓头杨姓的房子里一张画桌,那是一张红漆的,一丈光景长而狭的画桌,我放它在我楼上的窗前,在上面读书,和人谈话,过了我半年的生活,现在想已搁起来无人用了吧?唉!台州一般的人真是和自然一样朴实。”

  杨哲商墓

  杨哲商牺牲后,因为战事紧张,尸体经自新医院收殓后,由上海红十字会厝柩于苏州留园。光复军总司令李燮和闻讯后,即为其筹措临时恤金。浙江军政府都督汤寿潜以“手造河山”字额旌其门。1912年8月,浙江省参议会决议,将烈士灵柩运回浙江,与陶成章、沈由智合葬于杭州西泠桥畔凤林寺前,人称“三烈士墓”。并与陈伯平、马宗汉烈士一起附祀于徐锡麟祠堂中。烈士忠骸则运回故乡临海。当时,还在杭州国民公所举行过隆重的追悼会,各界人士及烈士生前好友、邑人等纷纷前来致哀。

  1936年,在烈士生前所喜爱的风景胜地东湖,仿照杭州杨坟的样式建造了杨哲商烈士墓,烈士忠骸始迁于此,以为后人永恒的瞻仰和纪念。

  1983年,杨哲商墓被列为临海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