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瑜:明清之际四杰学术“近代性”考略

辛亥革命网 2018-03-09 09:44 来源:武汉文化遗产网 作者:文/许颖 图/刘建林 查看:

3月2日上午,武汉大学“珞珈讲坛”迎来了新学期第一位重量级主讲人: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冯天瑜先生。冯教授以《明清之际四杰学术“近代性”考略》为题,为到场的师生及前来旁听的嘉宾带

  3月2日上午,武汉大学“珞珈讲坛”迎来了新学期第一位重量级主讲人: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冯天瑜先生。冯教授以《明清之际四杰学术“近代性”考略》为题,为到场的师生及前来旁听的嘉宾带来了丰盛的元宵节学术盛宴。

  讲座分四部分展开,分别从明清之际“学术四杰”徐光启、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羲在近代转型方面的贡献入手,指出中国文化的近代化,并非全然外铄,而是十九世纪中叶以降东渐的西学和中国十七世纪前后自生的早期启蒙文化相激荡相汇合的结果。

  冯天瑜教授指出,与英国的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几乎同时,明末学者徐光启(1562-1633)也运用了实证研究的方法和仰赖数学语言的归纳法,这一成就知之者甚少。徐光启主编的《崇祯历书》和《农政全书》,是其实证研究的代表作。在数学方面,他与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合译了《几何原本》,对整个汉字文化圈贡献巨大。其将数学分析运用于人文社会领域,也具有浓厚的近代色彩。

  梁启超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警句。冯天瑜教授指出,这一句源于明清之际学者顾炎武对于“天下”和“国家”的思考。顾炎武认为,“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冯教授认为,顾氏对于“天下”和“国家”的区分,挣脱了君本位的桎梏,而是以文化传承为本位,具有近代性。

  关于王夫之的学术创见,冯天瑜教授今天的讲座在他此前的研究基础之上做了扩展,提出了四点内容:“物质不灭”论、驳斥退化史观、文化中心转移的思想和理性主义历史观。

  针对民主思想,冯天瑜教授在讲座中驳斥了两种社会上流行的不符合历史真实性的极端之论。其一是中国没有民主传统,民主是舶来品;其二是民主思想中国古已有之,“民为邦本”等就是民主。冯教授认为,中国古代的“民本论”中,包含了“民有”和“民享”的成分,但是没有“民治”的空间,“重民”、“恤民”等思想并不是民主主义,而是君主主义。冯教授指出,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鲜明地宣誓告别秦汉以下的君主专制,具有迈向近代民主制度的趋向,昭示了通往近代社会的诉求。

  在讲座的最后,冯天瑜教授指出,中国的近代化实践,不仅仅是借鉴了西方的理论和思想,中华民族自身也有相当丰厚的文化遗产可供继承和发扬。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