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研究知名专家学者盛赞《孙中山研究口述史》

辛亥革命网 2016-11-23 09:41 来源:中山人文社科网 作者:柯丽莹 查看:

11月16日,《孙中山研究口述史》首发式暨学术座谈会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知名孙中山研究学者均对该丛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与肯定。

  11月16日,《孙中山研究口述史》首发式暨学术座谈会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知名孙中山研究学者共同见证该书首发,他们均对该丛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与肯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说:“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名人,大家都意识到历史名牌的重要,我认为名人研究方面做得最好的就是中山市。中山市充分发挥了学术界力量,做的事情很有生命力。”他表示,针对历史研究者的、大规模地采访探究,《孙中山研究口述史》可谓是首例,是十分重要的历史保存,为其他历史名人的研究开了先例,值得效仿。

  中国孙中山研究会会长熊月之认为,口述史无论是在国内国际,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孙中山研究领域,如此有组织、有准备、成规模、成系统地对孙中山研究专家进行梳理的,这是第一次。口述史在很大程度上,有抢救史料的意义。受访者大脑中储存的信息,需要访问者去激活才能呈现出来。很多信息,都有稍纵即逝的特点,对于这套口述史成果来说,即使今天有人按照先前的提纲再去做一遍,其结果也不会与现在的成果一模一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这套孙中山研究口述史,在孙中山研究的史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再生的,其贡献也是历史性的。从内涵来讲,这个材料中有大量细节,这是以往没有呈现的。所以说,无论是这项研究在史料挖掘上的主动性,还是内涵的丰富性,在孙中山研究史上都具备里程碑意义。

  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萧致治说,与以往为一位两位历史人物做的口述史很不一样,此次的《孙中山研究口述史》采访的人物多大上百位,规模是十分庞大的,是一件非常巨大的工程。这部丛书是对过去孙中山研究的回顾与总结,不仅对孙中山本身的研究十分有意义,也是对整个学术史的发展的一种创新,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仔细看了丛书的几个章节,除了内容可圈可点外,书本的编辑、校对工作也是非常不多的。在只有短短的四年多时间里,能够出色地完成这样的著作是创纪录的。这离不开项目组的齐心协力,也离不开中山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原中国孙中山研究会秘书长王玉璞对《孙中山研究口述史》是这样评价的:“这是一项总结、推动孙中山研究的基础工程。这是一项纪录学史研究历程的拯救工程。这是一项利在当代、利彼及人的公益工程。”他说,做口述史要具有“眼光”和“实力”。“眼光”,即学术视野,战略思维。“实力”,即人力、物力、财力。中山做了这么一件事表现出中山市市委的眼光、中山市社科联的魄力,令人敬佩。

  贵州省社科院原副院长冯祖贻认为,《孙中山研究口述史》开创了学术研究出版史上的很多个“第一”。从口述者来说,《孙中山研究口述史》以众多的学术研究者为对象,一改之前的以历史人物本身的角度,以学术研究的亲历者讲述孙中山,讲述孙中山的研究之路。这是一种新型的口述史,将来值得效仿与推广。同时,这是海内外的第一部以孙中山为研究中心组织的大规模口述史,还打破过去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方法,以全局为导向,进一步对孙中山的研究进行正确、深入的认识,对孙中山研究十分有利,对以后的研究工作有了更多的方向。除此之外,这部丛书还十分有个性,它保留了很多学术界的趣闻轶事,对读者来说非常吸引。在其中除了能够看到系统研究以外,还能了解很多研究者在那个年代所经历的趣事,是大历史范围的另外一种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原副所长虞和平评价该著作是研究者和组织者共同书写的新型学术史著作,从文字、影像两个方面生动立体地呈现孙中山研究学术史脉络,这种书写方式有助于读者了解孙中山研究的发展历程以及老一辈学人的成长过程,对后辈后学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另外,该著作用口述史方法写学术史,也是学术史题材的一种创新。

  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王杰评价此次出版是中山市以及孙中山研究自主创新的一项崭新工程。他用了三个“三个空前”来形容这个项目:这样的口述史是空前的;这样的学术史是空前的;口述史与孙中山研究这样的结合也是空前的。他说,《孙中山研究口述史》弘扬学人的精神是如此令人震撼,把史写活,把静写活,更令人感动,也是该书的活力所在。他希望孙中山的研究今后能朝着更有生命力的方向前进。

  湖南省长沙市政协副主席、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周秋光教授充分肯定和赞扬了《孙中山研究口述史》项目。“今天举行首发式,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我认为此举在全国学界各个领域,将产生示范的作用和效应。”他还提出了两点建议,以分两个方面继续深入发掘其内容。一是发掘孙中山的口述历史文献史料。就是发掘有关孙中山所有已刊未刊各种当事人(包括与孙中山亲近的人以及当时对孙中山知情的人)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回忆录、日记、民间故事、碑刻资料、报刊访谈等等,即把孙中山研究历史上的旧账进行文献整理,分门别类地梳理清楚;二是发掘孙中山的口述学术史研究史料。就是将历史以来特别是当代研究孙中山的学者,在孙中山研究中的学术观点与学术经历都整理出来,这其实就是做一部研究孙中山的口述学术史,既可以总结研究孙中山的学术历程、经验得失,也可以以此昭示来者,把孙中山的研究推向更新的高度和更远的进程。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朱英教授详细剖析了《孙中山研究口述史》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他指出,该丛书作为第一部近现代中国重要历史人物研究的口述史,填补了多年来的一大空白,开创了口述史成果的一种新形式。广大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孙中山研究的发展进程,史学研究者也可以获知众多知名学者的不同研究视角与发展路径,总结和探讨许多著名学者的学术思想与研究方法,进一步开拓研究思路,促进孙中山研究的深入发展。在海峡两岸尚未统一的今天,纪念和研究孙中山对于祖国统一大业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这部口述史作为孙中山研究的一种新成果形式,出版之后必将受到海峡两岸和全世界华人的关注和重视,产生积极的作用与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金以林谈到,这套丛书首先让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第一代学者的心路历程,也可以说是近代史学科口述史的很好见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套丛书将更加焕发其学术价值,现在的“高山仰止”的学者,将会成为以后更加珍贵的学术资源与档案资料。这套丛书树立了一个典范与标杆的作用。例如:中共历史研究口述史、毛泽东研究口述史等,有了这个标杆,相信以后此类型的学术巨著将越来越多。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副所长李振武则从科普的角度分析,他说,通过口述史这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可以吸引更多的读者来关注孙中山研究,也可将孙中山研究的学术成果以通俗的口语表述的方式展现给社会各界,有助于孙中山研究成果的普及化。纯学术化的历史研究往往晦涩难懂,制约了最新研究成果为社会民众的接受程度,《孙中山研究口述史》的出版给历史学和其他学科如何将成果普及化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模式。

  复旦大学历史系戴鞍钢教授评价说,这是一项非常有创意、有远见的文化精品工程,这是中山市乃至学术界推陈出新的文化成果。同时,这也是一项有难度的工程,能否成为精品,就取决于采访学者的知识储备与底蕴,也取决与这个采访团队能否有底气,引导被采访者回答相关的问题。中山市社科界有这么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这在省会以下级别的城市真不多见,这将在今后发挥更大的作用。

  出席座谈会的专家还有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左玉河,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廖大伟,原广东省社科院院长、原广东省社科联主席张磊,中山大学历史系林家有教授等。会上,专家学者们围绕着该丛书的学术价值、史料挖掘、社会影响、历史资源保护、弘扬孙中山精神、多元性转化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孙中山研究口述史》的出版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对这一文化资源抢救保护工作表示高度的赞许。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