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外交:第五届近代中外关系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京召开

辛亥革命网 2014-11-28 10: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作者:中外关系史研究室 查看:

“战争与外交:第五届近代中外关系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14年11月22-23日在北京举行。近70名学者出席,共收到论文58篇。

  “战争与外交:第五届近代中外关系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14年11月22-2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室、北京大学历史系联合主办。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日本、韩国、丹麦等国家或地区的近70名学者出席,共收到论文58篇。

  在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系王元周教授、台湾东华大学吴翎君教授、复旦大学历史系金光耀教授作大会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主任张俊义主持了开幕式。

  王建朗在致辞中回顾了2006年山东日照首届近代中外关系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的情形, 指出“近代中外关系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自创办之始便是一个平和、理性、专业的学术交流平台,这与近代中外关系史所讲求的立足于档案的实证研究之风一脉相承,希望本届会议在推动“近代中外关系史”学科的发展上继续发挥作用。

  王元周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本届会议拟定的“战争与外交”的主题,他表示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至深,从国家大事到百姓生活,无不受到战争的影响。他期待本届会议的研讨一定能丰富及深化人们对近代中国战争与外交乃至整个近代中国历史的认知。

  吴翎君回顾了自己参加历届“近代中外关系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的经历,赞扬历届会议对“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带动作用,并对年初离世的近代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室前主任栾景河表达了惋惜和缅怀之情。 金光耀在发言中说,自己也是“近代中外关系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多年的参与者和支持者,并对年轻学者不断加入会议,“近代中外关系史”领域研究队伍愈益壮大感到欣慰。

  开幕式后,北京大学历史系王晓秋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育民教授、日本大东文化大学鹿锡俊教授、台湾中兴大学历史系李君山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张俊义副研究员等四位学者作了精彩的大会报告。

  王晓秋教授介绍了被历史几乎遗忘的1887年海外游历使的基本情况,并分析这样一个中外交流史上的大事件几乎被人们淡忘的原因。李育民教授的报告分析了近代以来的中外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的关系。鹿锡俊教授报告了他对二战时期德苏开战后蒋介石对于日本取向的误判及其原因的研究,并与大家分享他在研读和使用蒋介石日记中的心得。李君山教授的报告则围绕着1935到1937年“华北外交”与冀察政务委员会的关系展开。张俊义副研究员以蒋介石日记及宋子文档案为中心分析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对美日妥协的研判与因应。

  在两天的会议中,与会者们围绕着“战争与外交”的主题,对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不同时段的中外关系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讨论。

  “近代中外关系史国际学术讨论会”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学科带头发起、由海内外“近代中外关系史”领域的研究者广泛参与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自2006年首届会议召开至今已是第五届会议,在中外关系史研究室和诸多学界同道的不懈努力和积极参与之下,这个会议已经成为受到中国近代史学界普遍关注及认可并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的学界盛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