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勇:袁世凯不是两面派 出山为推行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网 2011-06-28 00:00 来源:人民网 作者:人民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24日,由《文史参考》杂志社主办的“文史大讲堂”系列活动第七场在国际关系学院开讲。此次讲座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马勇以《
 

  6月24日,由《文史参考》杂志社主办的“文史大讲堂”系列活动第七场在国际关系学院开讲。

     此次讲座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马勇以《一个王朝的隐退》为题,从另一个角度解读辛亥革命,他独到的观点引起听众的极大关注。“文史大讲堂”是《文史参考》杂志社倾力打造的一个公益性活动,该活动今后将长期举办,每月在高校或图书馆开讲一次,邀请国内顶尖专家为广大文史爱好者解读历史背后的真相。

     讲到辛亥革命,一般情况下都会贴上一些固有的“标签”,所谓的“正派”、“反派”、“中间派”。比如说清王朝就是一个负面、反动的形象,它的迂腐、落后、僵化导致了最后的覆亡。但是在马勇看来,统治中国268年的大清王朝,在最后时刻没有选择鱼死网破摧毁国家,而是接受现实,坦然让步。在一百年后的今天,值得我们用温情和敬意看待一个王朝的潇洒隐退。

     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历史的走向,实际是各方力量妥协的结果。革命党人在最后时刻放弃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清皇室优待条件,这是一种很大的让步。而立宪党人在该改革的时候改革,当发现改革在中国走不通时,很快转向了革命,转向了共和。还有就是军队,他们对国内事务不介入,辛亥年的新军,在这一点上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一个王朝的建立很不容易,但一个王朝的结束更不容易。隆裕皇太后在退位诏书中讲,人民都要求共和立宪了,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再去做这种阻挡历史的一种力量。如果他们不接受这个妥协,而是接受宗社党的建议,鱼死网破、破釜沉舟,那1911年的中国一定是一场混战。

     在辛亥革命一百年之际,回望这段历史,应该重新解读各种利益的纠缠、解读他们的心路历程,辛亥革命各个方面的力量,都有值得尊重和理解的地方。

     一直以来,我们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和理解,都受到两个方面的误导。其一来自于康有为和梁启超,其二来自于孙中山。康、梁的遭遇使人们对他们有一种道义上的同情,而孙中山的眼中,清政府就是腐败的,根本不要指望他们去改革。因此,我要讲的,不是一个好人、坏人那么分明的阶级斗争的历史,而是要还原晚晴时期的本来面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