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国际学术研讨会

辛亥革命网 2010-11-1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辛亥革命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2007年7月13日到16日,由上海市中山学社主办的“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市民主党派大厦举行。 ,“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国

  2007年7月13日到16日,由上海市中山学社主办的“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市民主党派大厦举行。来自美国、韩国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高校的十余位专家,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东华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研究机构及民主党派代表的专家学者5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归结起来,该主题研讨主要涉及了如下七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清末新政的历史定位及其成败

  沈渭滨认为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对世界潮流及国内局势的应对措施,还远没有达到“授民以权”的地步。史全生认为清末新政是把双刃剑,既加强了清朝的统治地位,也在客观上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华强则认为清末新政搞得顺利的话,肯定会大大延缓革命的发生,可能清政府还会生存相当长一段时间。谢俊美认为清末立宪因清朝的灭亡而中止,但其在中国社会政治制度演变史上具有推陈出新的作用。黄明同认为从“维新”到“新政”两次社会变革,为中国社会转型提供了可贵的启迪。廖大伟认为新政客观上加速了清政府的倒台。李学智则认为不能片面地认定清末新政为失败的改革。

  二、关于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郭绪印认为革命与新政都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罗国辉认为清末新政实行的结果适得其反。蒋永敬认为借督抚之力加速辛亥革命的胜利是不争的事实。黄俊军对辛亥革命时期湖南立宪派与革命派的关系进行了个案研究。黄健敏认为新政对地方自治的推行变相动摇了清廷的统治基础。郑梓认为激进革命和温和改革虽为分歧的两条路线,却均为同一个目的即“救亡图存”。

  三、关于清末新政与近代经济发展

  马陵合认为利用外债问题最终激化了矛盾导致双方走向决裂。庄金锋认为清末的农村改革迈开了从传统农业向近代化农业变革的第一步。陆兴龙认为,清末新政引发了以反对新政为标志的农民与政府之间公开的暴力冲突,最终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陈晓东指出清末社会转型加快是清廷崩溃的重要原因。王昌范先生认为商会的出现和商部的成立对于逐渐扭转传统轻商的社会态度,提升商人社会地位有很大影响。

  四、关于清末新政及辛亥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研究

  郭骥认为孙中山不信任清政府的改革能力,也不赞同君主立宪政体。李玉贞认为应该发掘历史第一手材料,寻找对立宪派、革命派的全方位认识,从而衬托出孙中山的历史地位。张学继认为袁世凯热衷立宪不能表明他是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刘学照指出张謇的“东南意识”具有建设南通、引领东南、直面全国的特点。庄安正认为张謇与清末新政关系密切。卫春回认为张謇作为国内民间立宪派的重要首领,不仅在制度层面对立宪和共和有相当程度的认知和理解,而且对制约社会变革的某些复杂因素也有一定程度的洞悉。陈昌福分析了清政府对新政的矛盾心态。薛玉琴认为马相伯在清末立宪运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白中琫分析了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三人选择不同道路的根本原因所在。朴明熙论述了梁启超的活动和思想对韩国民族主义产生的影响。

  五、关于清末新政与军事近代化

  华强认为加强军事力量是清末新政的核心。高萍萍认为军事改革是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陈正卿通过分析重要军事人物徐绍桢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对晚清军事改革进行了研究。

  六、关于清末新政与晚清教育

  刘奇认为有些改革措施被辛亥革命所认可,并为以后民国各个时期的教育奠定了基础。张小莉认为在宪政改革的口号下,晚清政府对普及教育和开通民智重要性的认识逐渐加深,所采取的教育政策是对近代普及教育的初步尝试,客观上为教育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提供了活力因子。刘兆藜分析了清末民初教育的兴替过程。董婷婷认为清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章程来完善实业教育的体系,也分析了其存在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七、关于清末新政与政治改革、满汉之争

  邱远猷提出,晚清政府一改对《大清律例》的盲目崇拜,实行制宪修律,标志着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开端。戴鞍钢认为晚清政府主导的较广泛的改革措施,在西部地区尚属首次。彭剑考察了宪政编查馆与清季的宪政改革过程。韦玉华分析维新派全面溃败的过程。唐玉礼强调个人在国家当中的主体性更有重塑国族之用意。马铭德认为晚清的任何变革都不可避免地与满汉政争缠绕在一起。邵雍考察了清末烟苗的禁种与反禁种的历史。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