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第2届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辛亥革命网 2010-12-1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小玲 查看:
由中山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主办的“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第二届国际学术研讨会, 于1994年10月18日至21日在广州中山大学永芳堂举行。共有来自中国大陆各地以及台湾、香港、澳门、日本、美国、韩国、澳大利亚、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到会。本次会议以孙中山与中西文化为主题,共提交论文58篇。主要内容如下:
一、关于孙中山与中西文化
有的从观念上探讨不同时期孙中山对待中外文化的态度或总体精神,有的分阶段研究孙中山磨合中西文化的主观努力及其成就和局限,有的提出孙中山赖以融合中西文化的思想框架,有的着重分析传统与近代如何统一在孙中山的思想之中,并由此产生传统革新过程中的独创性, 有的侧重论述孙中山晚年的文化取向用量化或概述的方法测定中西文化在孙中山思想中所占比重及影响程度的差异。
二、关于孙中山与传统文化
有的总体上判断孙中山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相互关系, 有的概述孔孟思想与孙中山思想在中国道德文化思想中的历史地位,有的分别从伦理、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看孙中山思想与孔孟学说的契合关系,有的具体分析孙中山在哪些方面吸收、已改造、利用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或者说儒学究竟在哪些方面影响了孙中山的思想,有的论述了孙中山对传统的吸纳、运用、革新和热爱,有的专论民本主义对孙中山的影响,还有的分析论证孙中山接触传统文化的语言工具、接受的具体层面及其基本态度,揭示孙中山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传统文化各组成部分认识的一贯与权通。
三、孙中山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有的指出孙中山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观念发生过从学习器物到学习政制,从传统民本到近代民主,从单纯学习到借鉴批判、改造创新的飞跃,这使之始终处于时代潮流发展的前列。有的在全面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统计了孙中山《建国方略》、《三民主义》等几种主要著作中对包括西方文化在内的外部文化的引证, 探测了孙中山接触西方文化的范围与程度。有的力图具体再现1896-1897年孙中山滞留英国时的所见所闻。有的利用近年披露的几种孙中山藏书购书目录,揭示孙中山写作《孙文学说》时所依据的先行著作,进而论证其哲学思想的具体来源、内容与价值,将问题本身由观念还原为历史。
此外,对孙中山的政治、经济、教育思想及其晚年对外对内战略,孙中山与其同时代人物如梁启超、容阂、蔡元培、黄兴、李鸿章、唐继尧、许雪秋、朴泳孝等,以及与香港基督徒、留学生、国内学生等社会群体的相互联系,孙中山与爱国革命运动及社会风俗改良运动的关系等,也分别作了探讨,其中不少发前人未发之覆。
这次会议既是中山大学70周年校庆的重要议程,也是两年前首届“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研讨会的继续。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