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建“人才特区”引“孔雀西北飞”

辛亥革命网 2011-04-18 00:00 来源:新华网 作者:贾立君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经济总量进入全国中列的内蒙古自治区,人才事业滞后成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软瓶颈”。为此,自治区实施系列人才培养与服务政策,构建

  新华网呼和浩特4月18日电(记者 贾立君)经济总量进入全国中列的内蒙古自治区,人才事业滞后成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软瓶颈”。为此,自治区实施系列人才培养与服务政策,构建“人才特区”,吸引“孔雀西北飞”。

  增千名“草原英才” 建百万“人才大军”

  5年之内,内蒙古计划引进和培养1200名高层次人才;10年之内,要增加130多万名各类人才。这是记者日前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才工作会议上获得的消息。

  “如果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内蒙古发展的‘硬瓶颈’,那么人才事业滞后已成为自治区发展的‘软瓶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说,自治区经济总量2010年位居各省区市第15位、进入全国中列,而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为第26位、居全国后列;尚属欠发达地区的内蒙古眼下人才严重缺乏,尤其是高层次科技创新、优秀企业经营管理和高技能人才尤为短缺;既需要科学家、企业家、高技能产业工人、农村牧区实用人才,也需要党政和社会管理方面的人才,特别是“十二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攻坚时期,需要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说,目前当地各类人才总数占全区人口总量的比重为6.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33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自治区要以2010年始实施的“草原英才”工程(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事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抓手,引进500名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重点培养700名本土创新创业人才。

  近日颁布的《内蒙古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确定了这样的目标:到2020年,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要由眼下的165万人增加到300万人左右,人才资源占人口总量比重提高到14%左右,使全区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进入西部先进省区市行列。

  拓展载体“搭舞台” 多元投入“纳贤才”

  记者了解到,为给各类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内蒙古决定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多措并举,打造一批创新创业平台。

  首先,加强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其次,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在重点学科、实验室、科研基地和博士后工作站、企业工程技术研发机构建设上,给予人、财、物方面的各项保障以及在场地、设施和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倾斜。另外,构建区域性人才创新创业板块。以“呼包鄂”(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地区为核心,充分发挥其特色产业集中、研发力量集中、创业基地集中的优势,实施“人才特区”政策,打造“草原硅谷”。

  据悉,自治区将围绕西部盟市经济区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采取外部引进、联建共建、整合提升、自主建设等形式,加快建设世界乳业、全国稀土等10个“人才高地”,吸引高层次人才聚集于此,引领和辐射整个区域全面发展。

  眼下,内蒙古各地纷纷出台许多人才引进与培养的政策。其中,因煤炭资源富集而闻名于世的鄂尔多斯市,制定了10多项人才优惠政策,计划5年内培养和引进10万名各类人才,今年市、旗县两级财政就要拿出1亿多元专项资金用于“招贤纳才”。

  据了解,内蒙古各盟市、旗县都将建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体系;重大建设和科研项目经费中,要安排部分经费用于人才培养;机关事业单位每年也要安排一定比例的人才专项经费用于人才开发。自治区将综合运用财政、税收、贴息等政策杠杆,同时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对人才开发的投入,鼓励和吸引社会组织、国际组织和个人以各种形式支持和参与人才开发,建立政府、社会、用人单位、个人多元化的人才发展投入机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19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