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济深孙女李霭君:祖辈的理想正是我辈前行的动力

辛亥革命网 2024-04-28 14:09 来源:团结报 作者:王欣雨 查看:

李济深(1885-1959年),字任潮,原名李济琛,广西梧州市龙圩区人。曾任黄埔军校副校长,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民革主要创始人,民革中央第一任主席。

  人物名片

  李霭君,李济深孙女,1996年5月加入民革,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十三届委员,民革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常委,民革中央联络部原部长。现任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民革中央十四届祖国和平统一促进委员会副主任。

  李济深(1885-1959年),字任潮,原名李济琛,广西梧州市龙圩区人。曾任黄埔军校副校长,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民革主要创始人,民革中央第一任主席。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要职。

李霭君在参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时和其祖父李济深照片合影

  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青松翠柏掩映下,北伐纪念碑矗立在济深公园。“祖父在黄埔军校曾经担任过多个职务,最初是筹备委员会委员,成立初期担任教练部主任,后来是副校长。黄埔军校周边有四个公园:中山公园、中正公园、仲恺公园、济深公园。从这一点,就可以判断出祖父对于黄埔军校的重要性。”从职务说起,黄埔军校副校长李济深孙女、民革中央祖国和平统一促进委员会副主任李霭君带记者走近这位倾尽心力帮助黄埔军校建立的著名将领——李济深。

  李济深与黄埔结缘,要从他投笔从戎说起。

  李霭君介绍,李济深的祖父、父亲都是秀才出身。那个年代,人们还是看重传统的科举道路,投笔从戎普遍不被认可。受到国民党元老、孙中山得力助手胡汉民的影响,1904年,19岁的李济深未经家中同意,便报考了两广陆军中学堂,后被保送到保定陆军军官学堂,在大革命的浪潮中,他展现出超凡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智慧。

  黄埔军校筹备时,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财力,都处于极大的缺乏状态。另外,广州地方武装将领拥兵自重,阳奉阴违,不但不予支持,反而加以捣乱,给筹备工作设置重重障碍。

  “祖父深具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军事家的战略眼光,深知办军校的意义重大,倾尽心力支持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军校。”李霭君说。

  此前,为了培养军事人才,李济深征得孙中山的同意,创办了“西江陆海军讲武堂”。李济深一方面借鉴西江陆海军讲武堂的办学经验,对创办黄埔军校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建议,另一方面又从他的第一师提取了现款3万元,调出枪支200余支,子弹3万发交给军校,使军校的筹备工作顺利开展。

  在解决军校干部奇缺的问题上,李济深更是慷慨相助,把自己身边的骨干邓演达、陈诚、钱大钧等人委派去担任军校教练、教官,又从西江陆海军讲武堂输送了大批人员去担任学生队班长,使黄埔军校教学工作有序展开。“只要是军校所需要的,祖父都毫不犹豫、毫无保留地给予支持。”李霭君说。

  在李济深的大力援助下,黄埔军校终于成立。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孙中山在典礼后,百感交集地对李济深说:“任潮,军校能够开学与一师的大力支持分不开,你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都做了支持,谢谢你!”

  可以说,如果没有李济深鼎力相助,黄埔军校的创办之路将会异常艰辛。他用实际行动全力支持了孙中山创办革命军事学校的决心,为黄埔军校播下了革命火种。

  由于与保定陆军军官学堂、西江陆海军讲武堂、黄埔军校的密切联系,李济深得到了“全国陆军皆后学,粤中名将尽门生”之美誉。

  李霭君介绍,从创办西江陆海军讲武堂开始,李济深不仅教授军事知识,而且教育军校学生无论何时何地必须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

  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赖慧鹏曾回忆道,办学育人、培植后进,这是任公的一贯主张。“在他那里,没有官场习气和言不由衷的无聊应酬。他总是激励青年刻苦好学,奋发上进,为革命干一番事业。”

  完成孙中山先生的遗志,结束军阀混战,促进国家统一,是李济深的夙愿。然而,作为功高位重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李济深却三次被蒋介石“永远开除党籍”。李霭君说,“对于与自己渐行渐远的李济深,蒋介石还曾多次想杀之而后快”。

  1948年,尚处香港险境的李济深获悉“五一口号”内容,收到毛泽东同志的亲笔书信,他难以抑制激动喜悦之情。“在民族和国家历史转折的重大时刻,各民主党派高度赞同和积极响应‘五一口号’,正是体现了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合作初心。”李霭君感慨。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革要在对台工作大局中进一步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积极作为,更好团结海内外、岛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爱国力量,不断壮大反“独”促统力量,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和民革中央祖国和平统一促进委员会副主任,李霭君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她介绍,“从2014年开始,民革中央联合多方力量创办了两岸青年共同参与的两岸青年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9年多来,累计孵化984家企业,两岸交流人员达4500余人。此外,还创作并上演象征团结友谊的儿童剧‘团仔圆妞’,每年举办“海峡论坛·两岸乡村农田水利建设交流会”、台湾杰出青年赴大陆参访团等多个交流项目。”

  “祖辈父辈的理想,正是我辈奋进前行的动力。”1959年10月9日,李济深因病与世长辞,死前留下了“我与人民宏愿在,及身要见九州同”的感人诗句。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黄埔后人为之奋斗的目标。”李霭君深知,黄埔后人肩负着发扬和传承前辈革命传统的光荣使命。

  李霭君说,今年是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我们要牢记先辈的遗愿,发扬黄埔精神,发挥民革独特优势,最广泛地团结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推动祖国统一进程,为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贡献力量。“我坚信祖国统一一定会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