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辛亥首义烈士祠院内原貌老照片
时间:2024-08-27 14:12 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直爽的士心
辛亥首义烈士祠,位于武昌紫阳路127号。是1911年11月辛亥武昌起义成功后的湖北军政府为纪念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等烈士所建。
图为1948年辛亥后裔联谊会筹备处工作同仁在烈士祠门前的留影,大门内可见祠内建筑 辛亥首义烈士祠所处地域原名武昌西菜园,今名烈士街,位于武昌区紫阳路北侧,西菜园民国建立后以此街邻近辛亥首义烈士祠,更名为烈士街。1967年先改名光明街,后又改名幸福村,1972年复名烈士街。 辛亥首义烈士祠原为明代楚王宫的遗址。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在此建"万寿行宫"。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绘制的《湖北省城内外街道总图》标示为"皇殿"。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后,彭刘杨三烈士尸身曾暂厝于此,供人祭吊。1912年湖北双十国庆纪念就以烈士祠为主会场,并在烈士祠前立民军起义国庆碑(今在烈士祠对面的紫阳湖公园内)。民国初年,一度作辛亥革命烈士遗孤教养所,并供有彭、刘、杨等烈士牌位。
此图为1948年双十节辛亥首义同志会炮队第八标全体同志在祠内的合影,背景楼房现已不存
武汉文史研究者在烈士祠2008年对面紫阳公园内的“国庆碑”前合影 1936年前后,由辛亥首义志士喻育之主持修建辛亥首义烈士祠,主体建筑为牌楼和享堂。牌楼为水泥结构,三门双层飞檐,额书"辛亥首义烈士祠"七个大字,今仍完好。享堂供奉烈士牌位,自此烈士祠成为极具代表性的首义纪念物,院内建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湖北省委员会等单位的办公楼等。 上图为1948年双十节,辛亥首义同志会炮队第八标全体同志在祠内的合影,此为烈士祠大门进去的第一座建筑,门额上书“功在党国”。烈士祠内当年共有两座大型建筑,不知这座建筑(或下图照片中建筑)何为供奉彭、刘、杨等烈士牌位的享堂?此事还希望有知情者指正!
图为辛亥首义同志会步队第三十标1949年2月在烈士祠内的第二座建筑前合影
图为院内建筑由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湖北省委元会等单位作办公楼使用时照片,时间大约为上世纪80—90年代 令武汉历史研究界惋惜的是,该烈士祠主要部分在上世纪90年代被拆毁,图中的两座殿堂式主要建筑被拆除后建起了5栋住宅楼。
图为烈士祠被拆后仅剩大门牌坊。 此后,在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时的2011年,烈士祠后面楼房被拆除,对场地平整后,建起了大型的辛亥革命博物馆,但是,烈士祠内被拆毁的建筑未有恢复。
今天的辛亥首义烈士祠牌楼,后面是辛亥革命博物馆后门前绿化广场 专家们一直呼吁在该处重建首义烈士祠,从而形成由起义门、红楼、拜将台、烈士祠组成的一个完整的辛亥革命纪念圈,以作为武汉光荣历史的见证。 下面的一组私人家庭照,详细再现了辛亥革命烈士祠的几栋建筑及院内的大致形态,得来十分珍贵!以此留下记忆!(下列照片摄于1966年—1976年之间)
图为1966年在烈士祠牌坊内的留影,此时牌坊上的字为“为人民服务”
此照为在祠内第二座建筑的背面所摄,从场景来看,烈士祠内从第二座建筑至第三座建筑之间有较长的甬道
小女孩手扶砖砌的一处方形围栏站在第二栋建筑的背面留影,从此看去,祠内空间不小
孩子们在院里读书留影,周边有一圈半人高砖砌围栏,四周建有房屋
合影者背后是院内第二座殿堂式建筑,不知是否当年供奉彭、刘、杨排位的享堂
背后建筑如上图 |
- 上一篇:新世纪的“双眼皮”:京汉铁路和张公堤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