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天下|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113周年,辛亥网移动版

首页 > 辛亥写真 > 纪实 >

1924年,天津民众欢迎孙中山北上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电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11月10日,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提出召集国民会议以谋国家统一与建设的主张,并随后启程北上。天津各界民众视孙中山“为中国唯一有主义之大革命家”,支持、拥护孙中山的主张,热烈欢迎孙中山北上抵津。

  积极筹备迎接事宜

  11月中旬,天津各界民众闻知孙中山此次为国事北上,由津入京,即开始准备热烈隆重地迎接孙中山。

  在筹备欢迎孙中山到来的过程中,天津各界民众对孙中山表现出极高的崇敬和对在家乡迎接孙中山到来的欢欣之情,积极筹备各项迎接事宜。人们称颂孙中山“奔走革命四十余年,无时或懈”“为中国唯一有主义之大革命家”,为欢迎其北上抵津,特发起天津市民欢迎孙中山筹备处,邀集各界团体筹备欢迎方法,并在各报登载广告,公布通信地址,征求各团体参加。旬日之间,“通信处已收得函件甚多,亲往询问中山来津日期者亦甚众”。

  来函加入筹备处“其最堪注意者,为工人之热诚欢迎”,京汉铁路总工会驻津办事处、京奉铁路津工会、湖南劳工会驻津办事处等,均函告派代表加入。其中京汉铁路工会的来函称,“中山先生此次来津,关系中华民国前途甚巨。敝处本拟单独欢迎兹,查贵会既然已联络各界有欢迎会之发起,敝处谨当一同加入。”京奉铁路总工会加入欢迎孙中山筹备处的来函称:“孙中山先生为手创民国之元勋,其所抱三民主义,实为救时良策。益以先生毅力拼命奋斗,期于实行。此次北上,于我北方民族之进化关系至重。敝同人久深恭仰……加入贵会,表示欢迎。”

孙中山在天津(1924年)

  天津市民欢迎孙中山筹备处发起后,发起人马千里等闻天津国民党市党部亦发起筹备欢迎,即决定市民欢迎筹备处与之合作,共同欢迎孙中山。11月24日,经协商进行合作后的天津市民欢迎孙中山筹备处,在天津县教育会召集第一次筹备大会。到会者有41个各界团体的代表50余人,此外,尚有已函告加入筹备之团体及个人而未能到会者甚众。大会推举国民党直隶省党部负责人江着元为临时主席,马千里、李峙山报告了发起筹备及与各方联络的经过,并提议派联络员联络尚未加入之团体,如商会、律师公会、红十字会、女权请愿团、救国联合会、平民教育总会等。与会者一致赞成,并推定马千里、李峙山、刘铁菴等8人为联络员。会议决定,孙中山抵津时,由各团体各派代表二人赴码头或车站欢迎,孙中山抵津后,请孙中山演说,会场地点在南开学校大礼堂、广东会馆、大舞台三处择一,并推定办理入场券、请军乐队、请记者、会场秩序、传单等各具体事项的负责人。

  11月26日,位于宇纬路东口的直隶省农会特派两名代表到女星学校李峙山处,说明该会“愿参加欢迎中山先生筹备会……关于筹备经费,亦可尽力担任一部分”,并可派人担任筹备工作。《益世报》记者感慨称,“中山先生此次北上,博得直省工人农民之欢迎,足令吾人为中国前途庆贺”,至11月28日,加入市民欢迎中山先生筹备会的各界团体增加至68个团体,此外尚有以个人名义参加者。

  在得到孙中山定于11月30日由神户出发的消息后,天津市民欢迎中山先生筹备会于11月29日晚在学界俱乐部召开第二次筹备会议,与会者200余人。会议主席江着元报告称,孙中山先生30日由日本启程,约12月3日抵津,拟定于4日召开欢迎会。之后,刘铁菴、马千里、李峙山等依次报告与各团体进行联络的情况。会议公推马千里、宋则久、鲁嗣香等10人为各界欢迎孙中山代表,面见孙中山。会议讨论决定了向孙中山提出的诸项请求,包括废督裁兵、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取消一切苛捐杂税等。此外还议定了欢迎孙中山的口号(包括“孙中山先生万岁”“国民会议万岁”“国民革命万岁”等)、赠与孙中山的物品(旗帜一面,上书“代表全民众而奋斗”)。会议决定,自明日起,在东马路、南市一带进行讲演活动,向民众宣讲孙中山来津的有关情况。12月2日晚,被推举出的马千里等10位各界代表开会,讨论通过了准备在谒见孙中山时呈上的报告书,并决定将其中的各项要求另行引出散发,以使市民皆知。为使钦仰孙中山、极欲赴欢迎会的各校学生届时能到码头加入欢迎行列,天津市民欢迎中山先生筹备会分别与教育厅和私立校当局接洽,希望于孙中山抵津之日放假一天。筹备会还通告各界市民,于孙中山抵津之日悬挂国旗,“藉示津地市民对中山先生热烈欢迎敬意”。

  欢迎盛况空前

  得知孙中山12月4日抵津的确讯后,天津市民欢迎中山先生筹备会通知各团体,提前到学界俱乐部领取欢迎旗帜,4日赴英租界码头欢迎。至12月2日,前来领取者有80余个团体,之后筹备会又请尚未领取者可径向《新民意报》社随时领取。12月3日筹备会又发出紧急通告:凡参加欢迎各团体之代表,务持旗于4日上午8时齐集学界俱乐部,出发前往码头欢迎,筹备会且在码头附近借定某货栈作为欢迎者休息之所。

孙中山在天津张园与各界欢迎者合影

  12月4日早,各团体代表来到学界俱乐部集合,由于人员众多,颇形拥挤。筹备处即分途通知各团体,就近赴码头欢迎,无须再来齐集。来到码头欢迎的团体,既有工商、教育、新闻、文艺、大中学生等各界团体,也有各地同乡会、外埠在津机构及其他团体,至11时,尚有各团体陆续加入欢迎队伍中,其中京汉铁路总工会特自制大旗一面,在码头上临风飘扬,甚为醒目。在码头迎候者除各方军政人物外,各界民众达5000余人。近午时分,孙中山所乘轮船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军乐大作,欢呼各种口号,声闻远近”。待船靠上码头,水手把船桥安装好后,各界民众代表马千里等人上船迎接。孙中山步出船舱,欢迎人群高呼“孙中山先生万岁!”“中华民国万岁!”“国民会议万岁!”等口号。随后孙中山徐步由桥板走下,高举呢帽,向欢迎人群致意,之后乘车徐徐驶离码头往张园下榻,欢迎人群始逐渐散尽。

  12月6日上午,天津市民欢迎中山先生代表马千里、宋则久、鲁嗣香、邓颖超等10人,到张园求见孙中山。孙中山因病体不支,遵医嘱休养,由汪精卫代为接见。马千里首先述说了天津市民对中山先生之希望,宋则久、鲁嗣香询问了中山先生经过日本等情形,最后由邓颖超代表各界市民表示愿中山先生早日痊愈,而能与全津人士相晤见。

  天津市民欢迎中山先生筹备会本准备在孙中山抵津后,召开欢迎孙中山大会,请孙中山出席演说,但由于孙中山病体不支,此计划未能实现。延至12月18日,“天津市民团体欢迎孙中山先生大会”在孙中山未能出席的情况下召开。会议主席江着元向大会报告了其往谒孙中山未能得见的情况,其转述汪精卫代见时称:现在中山先生“不能讲演及宴会。俟自京返津时,病体稍痊,方可演讲”,对于大家的欢迎深表感谢,请开列各团体的名单,“分送宣言书册等物,以代讲演”。

  希望扫除军阀统治

  天津各界民众之如此热烈地欢迎孙中山,期待召开欢迎大会,聆听孙中山的演讲,是发自对孙中山的敬仰和对其主义与主张的拥护。12月4日,在天津市各界民众在码头欢迎孙中山时散发的一份传单,或能表达民众的普遍心情。其文云:天津市民欢迎中山先生,“并非为了先生的位望而出之以虚伪的社交,更不是因为先生手创过中华民国的英雄崇拜,而是为了先生十三年以来的孤单往战……全民众的利益重担是负在先生双肩,民众生存在死的命运,只有先生能将这个死的命挽回。市民们诚意的欢迎先生,只是为了这个。”此传单并向孙中山提出诸项具体要求:收回海关权、领事裁制权,撤销一切不平等条约;取消一切苛税、杂税;取消治安警察治盗匪惩戒条例、出版条例、罢工刑律等不合法的法令;教育经费完全独立;等等。此前,京汉铁路总在其散发的一份传单中称:孙中山“自手创民国以来,始终抱定三民主义,为坚决之奋斗。虽在政治地位上时进时退……进退皆以人民之幸福为主,决不因有政治地位而恋厥初衷,亦不因政治地位而隳厥志气”,孙中山先生此次北上,对于“铲除压迫人民之障碍物”,实现“真正和平之光辉,有绝大展进之希望,我们因此不能不以最诚挚之态度欢迎中山先生”。

  于上述可见孙中山在各界民众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以及其《北上宣言》提出的召集国民会议的主张所受到的拥护——各界民众衷心、真诚地欢迎孙中山北上,热望能够扫除军阀统治,实现国家的和平发展和民众的权力与自由,而召开国民会议的主张,正是为各界民众展现了实现这些诉求的希望。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