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天下|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113周年,辛亥网移动版

首页 > 专题 > 纪念朱理治诞辰110周年 > 纪念文章 >

从富家小姐到革命战士——记朱理治夫人苏菲的一生

  1940年,在豫鄂边区抗日烽烟里,活跃着一位26岁的女战士——苏菲。她不仅是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政委朱理治的爱人,而且当时工作在边区党委,是妇女运动的专职负责人,还是十月剧团的团长,在那一带颇有些名气,与夏菲、高非并称为边区“三菲(非)”。她既坚强、刚毅,又热情、体贴人,剧团里的小演员亲昵地称她为“苏妈妈”。半个世纪过去了,她的音容笑貌仍留在当年在边区战斗过的人们的记忆中。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坎坷不平的身世,更没有人想得到她这样一个泼辣爽朗、克勤克俭的人,居然曾是出身于地主阶级的富家小姐。

  苏菲原名曹荣恩,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入党介绍人为她取名苏菲,意思是俄国有一位名叫苏菲娅的女子,出身贵族,却背叛了自己的阶级,参加了反对沙皇的革命斗争;而她也背叛了自己出身的阶级,走的是与苏菲娅同样的道路。从那以后,她一直用着这个名字,也一直走着这条道路,无论路途多么艰难,或是充满多少荆棘,她都勇敢地朝前走,义无反顾,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1914年8月24日(农历七月初四),苏菲降生在黑龙江哈尔滨市的宾县。其父曹海,当年40岁,在县城开有店铺,做烧锅(制酒)生意,那时家境还不富裕。直到苏菲记事,其父才有了自己的房子,而且广置田产,以后又在哈尔滨开了粮店,在北京买了房子,还当了一段宾县商会会长,成了那一带远近闻名的大地主兼资本家。其母滕蕊清,当年34岁,为人温厚,管教子女很严,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孩子出生后,都送到教堂受洗礼。苏菲兄妹八人,她排行第五。

  苏菲从小就知道关心别人,大人分给她好吃的东西,她总要拿出一部分留给哥哥。她在家乡上完了小学,受当时社会新思潮的影响,为争女权而独自离家,到哈尔滨自强女子工厂当学徒,学习缝纫,织毛衣。八个月后,她在工厂搬家时,不慎碰伤左手无名指,又因庸医误诊,伤指化脓而被割掉。以后,她就在宾县家中养伤,直到1931年考入县简易师范学校。半年后,随家迁居哈尔滨。

  在哈尔滨,苏菲开始学习打字,以后又到补习学社学俄文。那时,“九· 一八”事变已经发生,她在北平中国大学上学的二姐回到哈尔滨,与进步青年陈钟一起从事抗日活动。他们看到苏菲年纪虽小,却很有志气,便把她叫上,印抗日传单,做印有“誓死救国”字样的烧饼,准备慰问东北抗日将士。但准备工作还没做好,日本鬼子就占领了哈尔滨,大家只好把传单烧了,各自回家。这是她生平第一次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时年17岁。

  1932年,苏菲考入哈尔滨第二女子中学。这时发生了两件事对她刺激非常大,促使她选择了一条改变她一生命运的道路。第一件事是:学校里有个同学,在图画课画了一个鱼缸,睁着眼的鱼往外游,闭着眼的鱼往里游。日本教员说这幅画有问题,通知特务机关把他抓走了,从此他再也没有回来。第二件事是:有一天她上街,亲眼看到一个日本兵用刺刀捅死了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原因只是那个日本兵问孩子是哪国人,孩子说是中国人。她感到气愤极了,屈辱极了,实在没有心思再念书了。她要抗日,要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她主动找到刚从苏联回国的陈钟,请求他指出路,给任务。于是,陈钟让她和她的一位同学一起办了一所“培真补习学社”,以此为掩护,从事抗日活动。在这之后,她听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故事,知道了关内外的抗日形势,阅读了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等进步作品,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她们虽然做的仅仅是抗日的口头宣传工作,但还是很快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不久,有两个日本特务到她们学社,表面上是学习中文,实际上是监视她们的活动。过了四五个月,有人告诉苏菲,日本人要抓她们。

  当天晚上,她们便离开了学社,第二天,她在朋友们的掩护下,乘火车南下北平。

  那时,苏菲的父母兄妹为躲避日本人,都早已搬到北平。她虽有家可住,但仍不甘心吃闲饭,过清静日子,遂先后到地毯厂、刺绣厂当文化教员,继续宣传抗日。1934年初,陈钟也到了北平。通过陈钟,苏菲结识了东北流亡学生陈大凡和中共地下党员邹大鹏。他们常在苏菲家中聚会。第二年,陈钟、陈大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后,他们经常交给她一些诸如与北京大学“民先”等党的外围组织联络,传递中共河北省委《火线》等党内刊物的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考查与考验,党组织认为她已经由一个具有抗日救亡思想的爱国进步青年,转变为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已经彻底背叛了她所出身的那个阶级。1936年6月,苏菲由陈大凡、苏梅同志介绍,在北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夙愿。

  入党后,她被编入北平中共特别委员会社会支部。党组织考虑到她毕竟是地主家庭出身,为了进一步锻炼她,决定派她到条件极其艰苦的内蒙古巴兹普隆垦区,在东北流亡者中做党的秘密工作。她的公开身份是小学教员,业余时间组织文艺演出,宣传抗日,有时还要印刷党内的文件。在那里的地下党员,当时还有苏梅、陈钟、陈大凡、吴涛、白涛等人。她很好地完成了党交给她的任务,于1937年3月回到北平。

  苏菲一到北平,组织上便通知她去延安学习。延安,这是她日夜向往的革命圣地。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也能有机会到延安去,那股高兴劲就别提了。1937年5月,苏菲终于见到了延安的宝塔山。

  到延安后,中央组织部干部科科长王观澜分配她去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在抗大,她被安排在十三队。队长是康克清,学员有陈明、夏云、王玉清、周子健、蒲代英、吕英、孔力、陶启波等。这里的生活是她过去从未体验过的,她进入了全然不同的另一个天地,一切对她都是新鲜的。他们每天出操、上课,课余打篮球、排话剧。给他们讲课的有毛泽东等领导同志。她聚精会神地听,一丝不苟地记。在文娱活动方面,她在巴兹普隆搞文艺演出的经验派上了用场。她参加过两个戏的表演,其中一个叫《本地人》,她在戏中扮演媒婆。延安地方不大,那时又没有多少文化生活,只要他们有演出,中央领导人都来看,就连毛主席、朱总司令也看过她演的戏,并夸她演得像。

  “七七事变”后的第八天,抗大教务长罗瑞卿把苏菲叫到他的办公室谈话,说现在全国性的抗战开始了,外面很需要人,组织决定调她到外面工作,要她立即去中央组织部报到。到了中组部,李富春副部长亲自向她交代,要她随一位“老李同志”走,到什么地方,做什么事,都听老李的。7月17日,她同那位姓李的同志乘坐大卡车前往红军前方总部所在地三原县云阳镇。同车的还有一个人,以后她才知道,这人就是朱理治同志,组织派她到外面工作,任务就是配合朱理治到河南建立省委,开辟党在中原地区的抗日局面,由于路上遇到大雨,车走了一个星期才到云阳镇。到了云阳,朱理治立即忙于给河南来的干部办训练班,组织大家学习党在全国抗战新形势下的任务和白区工作方针、策略,并听取河南部分地下党同志汇报情况,进行大量的行前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