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人凤年谱简编(4)
辛亥革命网 2018-01-29 11:05 来源: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作者:邓江祁 查看:
5月6日与曹亚伯、胡瑛、周震鳞等人至黄兴寓所,看望黄兴。
6月27日与周震鳞等人至黄兴寓所,看望黄兴。
6月29日与周震鳞等人至黄兴寓所,为黄兴送行。
6月30日黄兴离开日本前往美国。
7月5日袁世凯下令追褫谭人凤二等嘉禾章。
7月8日中华革命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正式宣布成立。
8月初李根源等在东京组织欧事研究会。
8月18日致函黄兴,指责欧事研究会对于反袁“绝无所预备,徒大言欺世”,甚至“取媚于袁贼,阻革命之实行”,希望黄兴对欧事研究会有所劝导,以形成利用一战爆发之机革命党人共同反袁的局面。
9月12日黄兴复函谭人凤等,对其维护革命队伍的团结和孙中山的威信,“无任感佩”,并讨论讨袁时机问题。
秋与周震鳞、熊克武、方声涛、林虎等人离日本前往南洋为反袁筹募。
冬与柏文蔚、陈炯明、李烈钧、宋渊源、周震鳞、熊克武、龚振鹏、耿毅等人,在南洋组织“中华水利促成社”,对外以“发展国内水利建设”为旗号,实则“筹备大款,然后举事”为目的。
本年下半年 复书邱伯衡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是革命党人反袁的最好时机,但由于革命党人内部意见分歧,必无成功之一日。
本年 复书龙璋,拒绝归国投效袁世凯。
1915年(民国四年乙卯),55岁
2月下旬致函黄兴,报告欧事研究会主张“民党暂不革命,庶政府得以全力对外”,并“嗾使一般无识学生,发起爱国团,欲发表中山罪状,莠言乱政”等情况,希望黄兴制止李根源等欧事研究会成员的行为。
3月1日对日本记者表示:鉴于目前日本政府的状况,计划第三次革命终不可能,莫如去南洋以图再举。
4月15日抵新加坡,致函怡保同盟会支部负责人郑螺生、李源水等,商讨反袁事宜。
8月下旬与柏文蔚、陈炯明、李烈钧等20多人在槟榔屿开军事会议,决定“分途担任筹画举义”。
8月底由南洋返回日本,对友人表示:“如果袁氏帝制自为,无论我党、全中国人民均必起而反对。”
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实行帝制。
12月19日下午1时至4时,参加东京革命党人为刺杀上海镇守使郑汝成而牺牲的王小峰、王铭山追悼会,并发表演说,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12月25日蔡锷等通电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出兵讨袁。
1916年(民国五年丙辰),56岁
1月 得知云南宣布反袁起义后,谭人凤“兴高采烈”,即赴东京与孙中山磋议革命党人今后进行之方法,计划既定,谭人凤即赴长崎,为回国参加护国战争作准备。
2月向日本各界介绍蔡锷的履历与为人,以争取其支持护国战争。
4月15日乘日轮博爱丸号由神户出发赴上海。
4月20日左右抵达上海。
4月下旬作《致蔡锷书》,主张除恶务尽。[1]
5月9日孙中山在上海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
5月11日联络在上海的谭延闿反袁。
5月30日致电黄兴,表示拥护孙中山讨袁宣言,陈述团结讨袁之必要。
6月1日黄兴复电谭人凤表示赞同。与曾杰在永乐里家中与谭延闿商谈反袁计划。
6月6日袁世凯忧惧,病死于北京。次日,黎元洪继任大总统。
6月7日致电唐继尧、陆荣廷、岑春煊、蔡锷、李烈钧等,请继续讨伐北洋军阀,永绝乱源。
6月24日赴山东调解民军纠纷。
7月5日居正、吴大洲各派代表与山东将军张怀芝代表商定,中华革命党东北军与山东护国军改编。山东讨袁战事至此结束。
7月8日在山东民军欢迎大会上发表演说。
7月25日离开山东,临行前发表《留别鲁父老书》。
7月底抵达上海,寓法租界恺自迩路(今金陵中路)永安里。
8月2日造访谭延闿,谈山东事。
8月6日在家接待谭延闿来访。
8月9日在范鸿仙追悼大会上发表演说。
8月10日向谭延闿推荐冯天柱,并请其将侄孙谭彬(字荣成)补为官费生。
8月13日在陈其美暨癸丑以后诸烈士追悼大会上发表演说。大会结束后至黄兴家商谈湘事。
9月13日下午3时出席上海各界在哈同花园为唐绍仪、詹大悲赴京任职举行的饯别会。
9月24日下午3时与钟骏德等人在斜桥湖南会馆开保护水口山矿产大会,痛陈政府违法签约,丧权辱国。北京政府迫于包括谭人凤等旅沪湘人在内的湖南人民及国会的一致反对,不得不取消与日本兴亚公司签订的借款合同。
10月22日致函正在南洋的章太炎,请求其参与发起创办反帝制刊物,并在南洋筹款。[6]
10月31日黄兴病逝于上海。谭人凤与孙中山、唐绍仪、蔡元培、柏文蔚等任主丧人。
11月8日与孙中山、唐绍仪、柏文蔚、胡汉民等民党要人齐集黄宅会议治丧事宜,议定大总统代表来沪致祭时间定于11月11日上午11时。
是日蔡锷病逝于日本。
11月11日与孙中山、唐绍仪、胡汉民等人接待大总统黎元洪特派代表王芝祥赴沪祭奠黄兴,并与孙中山、唐绍仪等人致电黎元洪,表示“孝家哀感无既,谨代致谢”。
11月19日应熊希龄等人之邀,由沪抵京参与黄、蔡追悼会的筹备工作。抵京之日,适逢旅京湘人在湖南会馆举行的追悼蔡锷大会,谭人凤即参加斯会并发表演说。
11月24日谒见黎元洪。下午4时半,黎元洪在居仁堂宴请谭人凤。
是月与孙中山、唐绍仪、李烈钧、蔡元培、柏文蔚联名致函田中义一,对他“在东京发起追悼黄克强先生大会”,“谨代表志谢”。
12月1日参加北京各界追悼黄兴、蔡锷大会,并在会上发表演说。
12月16日由北京东站离京返沪。
12月21日由京抵沪。是日为黄兴开吊首日,送挽联:浊世生公天大错;人间留我老何为!
12月22日黄兴开吊第二日,与孙中山等祭黄兴。
12月23日参加黄兴灵柩归葬湖南仪式,并执绋送至金利源五号码头。
12月底由沪返湘,经营黄兴葬事。
是月与章太炎、吴稚晖、王亮畴等商议创办《中和日报》及杂志,后因资金不足而作罢。
1917年(民国六年丁巳),57岁
1月31日德国为了挽救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败局,照会中国、美国等中立国政府,宣布自2月1日起将在英伦三岛、法国、意大利和地中海东部附近指定海域内实行无限制潜艇战政策。
2月3日美国政府决定宣布对德国绝交,并建议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中立国家都与其采取一致行动。
2月9日与章炳麟致电北京政府,反对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主张严守中立。
2月11日与邓文媛、夏醉雄特邀李钟岳等人在上海四马路一枝香会馆讨论中国中立之前途问题。
3月6日与章炳麟致电黎元洪、段祺瑞,主张中立,反对加入协约国。
3月29日与章炳麟致电北京政府,反对与德、奥宣战,并要求“放斥”主张对德、奥宣战的梁启超。[7]
4月12日赴长沙参加蔡锷国葬仪式。
4月15日参加黄兴国葬仪式。
4月17日湖南各界召开欢迎谭人凤大会。谭在会上发表演说。旋由湘至沪。
5月12日在沪参加陈其美葬礼。
5月26日由沪至京,但适值倪嗣冲非法称兵,故滞留天津,与蓝天蔚、熊希龄等商议时局。
6月18日由津至沪。
7月1日张勋在北京拥溥仪复位。
7月2日与孙中山、唐绍仪、章太炎等人在沪邀集名流政客及热心共和志士商量讨伐张勋复辟事。
是日黎元洪避居日本使馆,电请冯国璋代行大总统,冯通电“讨逆”。段祺瑞在马厂誓师,自任讨逆总司令。
7月6日孙中山偕章太炎、朱执信、廖仲恺、陈炯明等人离沪南下广州护法。
7月9日出席旅沪国会议员在康脑脱路徐园举行欢迎由京抵沪、坚决抵制督军团胁迫黎元洪解散国会的代总理兼外交总长伍廷芳和海军部总长程璧光大会,支持孙中山护法,呼吁回复国会,保障共和。
是月派瞿钧(字镜川)北上联络同志,反对张勋拥溥仪复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