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正确选择(3)

辛亥革命网 2011-04-13 00:00 来源: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作者:陈川慜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对于辛亥革命,史学界向来给予较高评价,但近年来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当时清政府已经开始“新政”和“预备立宪”,中国很有可能可以通过渐

  最重要的是,辛亥以后的历届统治者,无论是北洋军阀头目袁世凯还是国民党威权统治者蒋介石,无论其如何专制,他们的权力已经永远不可能和封建帝制时期的皇帝相比,都要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制约。如袁世凯无论是在制定维护其独裁统治的《大总统选举法》、《中华民国约法》,还是当正式大总统,还是最后称帝,都要通过国会或所谓的国民代表大会投票的形式。这表明在人民心中,决定国家大事、制定法律或选举国家领导人都只有通过议会投票才具有合法性,议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最高统治者形成了制约。而蒋介石尽管大量屠杀共产党员和其它民主人士,但一般也通过暗杀、秘密逮捕杀害或用法院审判等方式进行。这说明在人民心中,即便是最高统治者也没有自由的生杀大权,而他们也不敢任意公开地杀人,封建专制时代那种“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

  (3)在文化教育现代化方面,辛亥革命给社会风气和教育事业带来了很大进步。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大量移风易俗的规定,如废除男子留辫的清朝民族压迫措施,禁止赌博、蓄娼、妇女缠足等陋习,禁止买卖人口,解除主奴名分,废除对官员的“大人”,“老爷”等称呼,废除跪拜之礼等等。这些措施虽或多或少没有得到大力执行,但也大大推进了中国社会风气的进步。辛亥之后,许多人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逐渐改变过去尊卑贵贱、“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等级观念,民主、自由、平等的意识逐渐增强。许多人积极参政议政,为各自的主张奔走呼号;许多人崇尚婚姻自由,提倡男女平等;许多人反对封建社会体现等级的穿衣习惯,社会上“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4]教育事业也得到很大发展。临时政府明令禁止使用清廷学部颁行的各种教科书,废止小学读经和跪拜孔子,进行课程设置和学制方面的改革,废除宣扬封建思想的内容,增设自然科学和各类实用性课程,允许小学男女同校,鼓励设立女子专门学校和职业学校,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现代化。截止民国四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近十三万所,在校生429.4万人。女子教育也迅猛发展。截止民国四年,有女学生18万余人,比1907年的1.5万余人增长十倍以上。[5]而女子教育的目的也不再是培养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而是培养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小学允许男女同校,女校允许聘请男教师讲课等措施更是打破封建社会男女之大防。

  以上我们可以看到,辛亥革命前,清政府的改良已是几乎毫无希望。而辛亥革命后中国虽然没有真正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但其依然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日子里,我们需要明确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缅怀革命先烈为中国的民主、独立和富强而献身的精神,同时也要沿着先烈们所开辟的道路,循序渐进地发展民主政治,为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1]《钦定宪法大纲》

  [2] 亨利·亚当姆斯,《文明的法则及其衰朽》

  [3] 梁启超,《现政府与国民党》,《新民丛报》,第89期

  [4]《大公报》,1912年9月8日

  [5] 赵长征,《民国初创与女子教育》,《民国档案》,1992年第1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