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正确选择(2)
辛亥革命网 2011-04-13 00:00 来源: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作者:陈川慜 查看:
(3)清末统治者腐败无能,没有能力推进改良。
改良是艰巨的工作,需要有英明的领导人来推动。然清末时,从中央到地方,官员腐败成风,昏庸无能,根本无法完成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艰巨任务。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生活奢侈浪费,腐化至极。在她七十大寿的时候,她表面上表示为了带头节俭,拒收寿礼,但实际上照收不误。军机大臣世续进进奉了一万两银票,颇得慈禧欢心。盛宣怀则准备了宋元时期的字画、佛经、如意、珊瑚等物品进贡,慈禧高兴得当场赏给仆人一百两白银。军机大臣庆亲王奕劻更是唯利是图,人称“老庆记”公司。他在军机处时按各地官职的肥瘦论价,公开卖官。袁世凯为了巴结他,在他当上军机大臣时便送他十万两白银,此后逢年过节都大量送钱送礼。奕劻也“知恩图报”,与袁世凯勾结在一起,结党营私,排除异己。袁世凯以后平步青云,正是得益于奕劻的帮忙。上梁不正下梁歪,地方官员自然也贪污成风。云南武定知州兴禄靠贿赂做了云南洋务督办,掌握了洋务局、机器局、电报局等机构后便大肆贪污,侵吞了大量财产。官员的贪污腐化,昏庸无能严重地影响到了“新政”的推行。清末进行官制改革时各个大小官员或为了维护自身即得利益极力抵制,或借机争权夺利或收买官员以图在官制改革中获得肥差。如盛宣怀向载泽行贿六十万元而获得邮传部尚书一职。对此梁启超先生愤然指出:“号称预备立宪,……徒为权位之争斗,势力之倾轧。借权限之说以为排挤异己之工具,借新缺之位以为位置私人之途”。[3]
(4)清朝作为满人政权,在以汉人占人口大多数的中国难以获得长期统治的威信。
从长远来看,君主立宪要获得成功,意味着君主将以虚位元首的地位世世代代长期统治下去。立宪君主虽无实权,但地位崇高,深受人民爱戴,是国家的象征,如英国国王,日本天皇等。而满清皇帝作为少数民族君主,历史上曾经屠杀过汉人百姓,又实行数百年的民族压迫政策,如今以其为代表的清朝统治者又腐败无能,顽固地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这样的君主是无法获得长期统治的足够威信的。辛亥革命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会党的兴盛便反映了当时的满汉民族矛盾。会党是主张“反清复明”的地下群众组织的统称,主要由一些“游民”、“游勇”等汉族社会底层群众组成。他们历史上在清朝建立以后长期进行反对满清统治的活动。清朝末年,他们被革命党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革命纲领所吸引,支持革命党人的革命行动,成为革命的重要力量。会党的长期兴盛说明许多汉人难以接受满清贵族的统治,只不过是迫于清政府的暴力镇压而暂时忍受现状。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改良获得一时的成功,也难保日后在人民群众民主、平等的意识逐步增强,自由权利不断扩大以后,不会要求废除君主制,这样一来日后恐怕难免又会发生社会动荡甚至革命。
2、辛亥革命大大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
(1)在经济现代化方面,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912—1927年这16年间中国创办的资本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数为1984家,资本总额约为45896万元,都比1840—1911年这72年间增长了一倍以上。这是因为辛亥革命虽然没有彻底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主要地位,但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环境。革命后的历届政府一般都较为重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出台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定,如《商人条例》、《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工商保息法》、《矿业条例》、《公司条例施行细则》等。而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商人无论在观念上或实际上都不再是以前的地位卑贱的职业,而有了一种较高的地位。全国的商会组织有了很大的发展,在1914年达到1000个以上,而且自主性和影响力与清末相比都大为增强。1914年3月15日更成立了全国性商会组织——中华全国商务联合会。而民族资产阶级影响和参与政府决策的能力也大大增强。如1912年11月工商部在北京召开全国临时工商会议,邀请100多名国内和海外华侨工商业者代表就改善经商条件,促进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内容提出意见。另外,不少民族资本家也在政府中担任要职,如赵秉钧内阁的财政总长周学熙,熊希龄内阁的农商总长张謇等。
(2)在政治现代化方面,中国的政治文明取得了许多进步。
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形式上的共和国。尽管后来有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复辟帝制的行为,但这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小插曲,很快便归于失败。以后虽然也出现了许多专制统治者,但他们即使再专制也不敢再称帝。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在辛亥革命后永远失去了复辟的希望。
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一个形式上的宪政民主政体。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体制,后来还进行了国会选举。尽管这种民主体制是形式上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临时约法》还确立了公民的言论、著作、集会、宗教信仰和人身等方面的自由权利。尽管这些自由权利并没有完全落实,但公民的权利与清末相比有了很大的扩张。如民国时期各种报刊杂志大量发行,许多报纸杂志针砭时弊,对政府起到很大的批评和监督作用。另外,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和《临时约法》都大力弘扬自由、平等、博爱等民主思想,人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许多人认识到,原来国家也可以不用皇帝来统治的,国家权力也可以属于人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