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福建华侨对辛亥革命的主要贡献(2)
辛亥革命网 2011-03-30 00:00 来源: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作者:李颖 查看:
三、筹备军需饷银,为革命解除后顾之忧
孙中山从创办兴中会起,从事革命活动的经费几乎来自华侨。他在总结辛亥革命时期国内外志士仁人的主要作用时,曾经做了这样的概括:“披坚执锐血战千里者,内地同志之责也:合力筹款以济革命者,海外同志之任也。”又说:“同盟会之成,多赖华侨之力,军饷胥出焉”。这无一不体现出华侨在支援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1907年至1908年,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广东、广西、云南等省连续发动多次武装起义,每次起义,孙中山均向陈楚楠等筹款接济。1908年云南河口起义爆发,仰光闽籍侨领庄银安、黄德源等人不但热情捐献军饷,还购买了一批军火秘密运进云南交给起义军。起义失败后,大部分人经越南辗转流浪到新加坡,陈楚楠等人在新加坡蔡厝港开办中兴石山公司安排他们,还介绍一些人到槟榔屿、吉隆坡、文莱等地的工厂、矿山和农场谋生,为安置这一批革命志士做了大量的工作。1908 -1911年间,同盟会先后多次派人到缅甸华侨中筹款,庄银安等人每次都捐款数千元。广州起义前,吴世荣带头变卖家产,倾资助饷,筹集起义经费:郑螺生除自捐现金1000元外,还处理了其拥有的福建、江苏铁路股票;永春县旅居马六甲的华侨郑成快,捐助革命经费达五六万元,民国建立后,孙中山特授予他二等奖章。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辛亥革命时,厦门人徐赞周任缅甸筹饷局长,一个月内募得捐款40万缅盾。武昌起义后,各省革命党人纷纷行动起来,成立军政府,其运作面临极大的财政危机,南洋各地华侨又掀起轰轰烈烈的募集捐款运动。泉州籍菲律宾华侨邱允衡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立即捐献5000比索为倡。在他的带动下,1911年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菲律宾华侨捐输革命政府款额达10.7万比索。厦门人庄希泉于1911年接受上海军政府委托,组织“南洋募捐队”到南洋筹款。
福建光复后,广大华侨踊跃捐款支持。新加坡福建会馆在天福宫召开乡侨大会,决定成立福建保安捐款委员会,选出陈嘉庚、陈楚楠、陈先进、叶敦仁等20名委员,陈嘉庚当选为主席,筹款20余万元交闽督以解燃眉之急。马来亚各埠推举陈新政等人为代表,缅甸华侨推举庄银安为代表,回闽进行慰劳,赞襄光复大业。军政府也派出李恢、张施到南洋筹款,并带有公债票30万元,华侨们热心家乡事业,慷慨解囊,踊跃认购,30万元公债券顷刻一空。长乐林芳,原系爪哇一个教员,加入同盟会后,被陈嘉庚聘为星洲道南学校校长,他为着筹捐巨款,接济祖国,率领学生100多人到新加坡等地义演,卖花劝募。有些华侨,每月工资只有10元,而捐款却达三四十元。据当时福建临时政府交通部长黄乃裳记叙,光复后的福建政府共计收到华侨汇款70余万元。没有大量爱国华侨物质上的支援,辛亥革命要想取得成功是很难想象的。
四、积极参与国内革命
在革命胜利以后,或是进入新政府效力,保卫革命成果;或是兴办企业,参加经济建设华侨身居海外,心怀祖国,当国内为着反抗清政府的反动统治而接连不断地爆发起义时,不少热血华侨亦不辞历重洋之艰险奔赴内地,参与国内革命。他们抛头颅,洒鲜血,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壮丽诗篇。而且,在辛亥革命成功和福建光复的消息传到南洋后,华侨回国参加建设的热情也日渐高涨。
早在1904年秋,黄乃裳与许雪秋等人就曾考察了地处闽粤交界的饶平黄冈地区,决定在黄冈发动起义。根据会议的分工,黄乃裳负责福建方面的工作,其主要任务是联络福建革命力量相机举事作为策应。
在光复福建的过程中,闽籍华侨怀着对家乡的无比热爱,积极投身到革命中去。1911年11月5日,同盟会召开秘密会议,商讨福州起义事宜,“黄乃裳接受了组织学生炸弹队维持治安,配合新军作战的任务”。他利用担任福州英华、福音、培元三个书院教务长的机会,组织了30人的炸弹队。11月15日清晨,黄乃裳亲自举着“十八星大红旗”,率领体育会会员百余人,商团百余人和社会青年30余人,联合其他革命党人,一举光复福州。
厦门是同盟会进行革命活动的重点地区。马尼拉、新加坡、泗水等地的华侨相继回到厦门,参加革命活动。泗水归侨王振邦是主要领导人之一,曾组织了56人的华侨炸弹队。泉州光复前夕,印尼中国同盟会泅水分会华侨纷纷聚集泉州,华侨蒋以麟与当地革命党人许卓然、叶青眼等人共同努力,发展同盟会会员,争取革命群众。1911年10月,泉州光复。其后,福建其他地方也相继被革命军掌握政权。
辛亥革命后,回国投资创办企业的华侨相当多。1912年初,曾任新加坡同盟会会长的陈楚楠和邱继显等人,应福建孙道仁都督的电聘,回国创办企业。他和新加坡华侨林文庆等人,集资两千万元,领办福建实业银行和全省采矿、筑路事业;怡保华侨黄怡益等领办福州至馆头的铁路;仰光华侨杨奠安等领办龙岩至漳州的铁路。 闽籍华侨积极参加辛亥革命,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广大华侨对所在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却一再遭到殖民当局的残酷掠夺和迫害。当他们将求援的目光转向清政府时,却遭到它无情的冷漠和抛弃。这就使他们更加认清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的反动本质,更加憎恨帝国主义和封建政府,迫切要求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建立一个独立、民主、自由和富强的祖国。时人指出,华侨“是受了外国人的压迫,对于祖国的观念比较深切一点,华侨中有头脑的人总是想把中国造成一个体面的国家”。缅甸同盟会会长庄银安在谈到自己参加革命的原因时指出,“年十八渡缅甸,耳目所及,始悉外人之所以欺我侮我者,皆我国势不振有以致之。余因是革命思想油然而生,盖非革命不足以强国,非革命不足以唤醒侨民”。可见,希望祖国强大独立是福建华侨参加辛亥革命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