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悼吴禄贞》诠释

辛亥革命网 2011-03-10 00:00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徐小玉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孙中山先生这首悼词,是对吴禄贞的高度评价与颂扬!,孙中山先生《悼吴禄贞》诠释,
 

  《悼吴禄贞》

  荆山楚水 磅礴精英 代有伟人 振我汉声

  觥觥吴公 盖世之杰 雄图不展 捐躯殉国

  昔在东海 谈笑相逢 倡义江淮 建牙大通

  契阔十年 关山万里 提兵燕蓟 壮心未已

  滦州大计 石庄联军 将犁虏廷 建不世勋

  猰貐磨牙 蜂虿肆毒 人之云亡 百身莫赎

  ……

  ——孙中山

  孙中山先生这首悼词的前八句,是对吴禄贞的高度评价与颂扬!荆山楚水磅礴精英:这位气势磅礴、出类拔萃的吴禄贞(1880—1911)啊,乃湖北云梦人士;代有伟人振我汉声:我中华世世代代都有为国家、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吴禄贞正是我们当代振兴中华的伟人;觥觥吴公盖世之杰:刚强正直的吴公啊,你是一位盖世无双的豪杰!雄图不展捐躯殉国:你筹划的北方起义,乃是幅一举推翻清廷之雄图,可叹它还未实现,你就为国捐躯了!这真是“壮志未酬身先逝,常令英雄泪沾巾”啊!

  以下十二句讲述二人的相识相交的经历,对吴禄贞在大通起义中的贡献,及十年后在组织、领导北方起义的壮举,给予了高度评价。“昔在东海谈笑相逢”讲的是1899-1900年,二人在日本时的相识相交:1899年秋,在东京学习的禄贞带了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去横滨拜访孙中山先生,谈笑中,他深被孙先生的革命主张所打动,当即加入了孙先生领导的兴中会;孙先生对这位留日学生中的领头人——留日学生的第一个爱国团体励志会的创始人,十分赏识,认为他“头脑清新,志气不凡”!

  “倡义江淮建牙大通”指的是1900年夏季的事。当时义和团在北方十分活跃,孙先生有意趁机在南方起义,所选地为惠州;禄贞则“倡义江淮”:提出以夏口(武汉)为发难基地的建议,因为夏口自古以来,就为“兵冲要地”!孙先生采纳了他的建议,决定在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同时起义。自己负责珠江流域的起义工作,而年仅20岁的吴禄贞和同学傅慈祥,被孙先生派回国,负责长江流域的起义工作(与唐才常合作)。“建牙大通”指吴禄贞在“自立军”起义中任“前军”指挥一事。“建牙”即出师,前军曾一度占领大通(铜陵),使清廷大为震惊!起义虽在清廷调动的水、陆大军联合镇压下失败了,但被视为武昌起义的源头!吴禄贞逃回日本后,在士官学校继续学习。两年后学成归国,他利用在军中任职之便,在武昌军、学界大播革命之种,创办了国内第一个秘密组织“花园山聚会”。他倡导“秀才当兵”,使江汉士风为之一振!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纷纷打入新军中“当兵”,做改换新军头脑的工作,使之能为革命所用。此作法为后来的武昌起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倡义江淮至此才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他被称为湖北革命第一人,被称为湖北革命的先驱!

  “契阔十年关山万里提兵燕蓟壮心未已”:此后十年,二人天各一方,未能再相见;十年后,在北方身居新军第六镇统制要职的吴禄贞,仍是以革命为己任,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最前列!“滦州大计石庄联军将犁虏廷建不世勋”指武昌起义后,吴禄贞亲赴滦州与张绍曾(第二十镇统制)、蓝天蔚(第二混成协协统)商定共同攻占北京之起义大计,后又单骑赴娘子关晤阎锡山(山西革军都督),议共组燕晋联军之事。他被推为联军大都督,阎、张为副都督,并由他任北方起义总司令,计划兵分三路,直捣北京!这真是将犁虏廷的壮举啊!清廷当时把主要兵力都派往南方去镇压武昌起义去了,这正是北方起义的大好时机,如果北方起义的计划得以实现,清廷就会被一举推翻,那真是建不世勋了——孙先生岂不就可以稳坐大总统的宝座,实现他振兴中华的宏图了吗?!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