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高才:冯天瑜解读辛亥首义的学术视野

辛亥革命网 2011-06-03 00:00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20110603 作者:裴高才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著名史学家冯天瑜主创的《辛亥首义史》(与张笃勤合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历30年之功,广征博引,左图右史,首次提出了“城市起

   回望辛亥首义百年,著名史学家冯天瑜主创的《辛亥首义史》(与张笃勤合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历30年之功,广征博引,左图右史,首次提出了“城市起义”说,并运用“时段理论”、“历史合力论”对切关宏旨的细节进行精密考证,学术创获颇多。

  作者用大张大合的笔法,在对武昌首义的酝酿、发动过程详细记述的同时,将外界对武昌首义的联系及反应,包括湖北各州县、全国各省市对武昌首义的应援,清政府的应对措施及遇到的各种问题,立宪派及汉族官僚的态度,在华列强对武昌首义及民清双方的态度,都设有专门章节作了交代。该书之所以如此,不光是出于写作上的设局谋篇,而是源于更深层的历史观。

  辛亥首义并非天外来客,也不是圣贤的一动之念或阴谋家挑动的结果,而是近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相当积淀的产物,是历史运动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标示了奔往现代文明的不可逆转的去向。但历史的发展不是由一种力量推动的单向、直线式进程,而是如同恩格斯所说,是由“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产生出的“合力”作用的结果。辛亥首义当然是同盟会及其下属地区性团体共进会、文学社组织领导的,然而,辛亥首义爆发以及之后的走势,又决非单由革命党人所左右。通观辛亥首义及其演进与终局,是革命党人与立宪派、从清朝离析出来的汉官、袁世凯集团、清廷满洲亲贵、西方列强等几种力量相互博弈的产物,背后更受国内、国际局势所左右。湖北军政府的建立及运行,充满革命党人与汤化龙等立宪派、黎元洪等原军政官员彼此互动、角力的故事;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南北议和,及让权于袁世凯,更是全国范围内多种势力较量、组合的结果。

  除此之外,作者还将以往史书少有论及的人物,如曾任湖广总督张之洞幕僚的赵凤昌,及其密友庄蕴宽等江苏常州系人士的活动做了交代。赵凤昌被称为“民国产婆”,对辛亥革命的进程及民初政局具有重要影响。

  以往的史书论及辛亥革命,大多视做1911-1912年间一个短期内发生的政治事件,视野失之狭窄。近20年来,随着研究领域的有所拓展,其研究时段也不过10年左右时间(扩及到清末新政)。法国年鉴学派代表学者布罗代尔提出的历史研究“时段”理论,即区分地理时间(长时段)、社会时间(中时段)、个体时间(短时段),主张重视地理时间(“结构”)、社会时间(“局势”)对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故冯先生著述《辛亥首义史》时,大胆运用了“时段”理论。

  冯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史研究必须超越狭隘的政治史观,将视野投射到近代社会转型全貌,从结构、局势、事件的辩证关系探索这一历史事变的生成机制。不但要细致入微地梳理事件“短时段”剧变,还须追究其背后的社会结构演化。研究辛亥首义史,要考察19世纪60年代汉口“开埠”以来,尤其是1889年张之洞总督两湖、主持“湖北新政”以来20年间的社会变动,考察其兴实业、办文教、练新军等诸多近代化事业引起的经济、社会及观念形态的深刻演化;还要考察辛亥首义之后错综复杂的政情演绎与社会变迁,从而辨析辛亥首义史的启承转合。例如,张之洞殚精竭虑主持“新政”,是社会时间(中时段)发生的大事变,张氏主观动机当然是维护清王朝及纲常名教,然而,客观后果却出其意表之外:派遣留学生为的是培养清政府需要的新式知识分子,而湖北留学生偏偏成为革命排满的革命党;编练新军为的是“执干戈以卫社稷”,而湖北新军恰恰成为武昌首义推翻清廷的主力。

        也许是有感于张之洞的种豆得瓜,孙中山1912年4月来武汉访察时称:“以南皮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