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百年安徽”学术研讨会综述

辛亥革命网 2011-10-1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刘杰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安徽省政协与安徽大学共同举办了“辛亥革命与百年安徽”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就辛亥革命百年再回溯,辛亥革命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为了隆重纪念这一历史时刻,继续推动辛亥革命研究,8月12日至14日由安徽大学和安徽省政协共同举办的“辛亥革命与百年安徽”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大学召开。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新闻传媒机构以及安徽省党政机关、文史馆的80余位专家、学者与研究者出席了会议。此次共收到正式论文23篇(不包含提纲和发言稿)。中国人民大学李文海教授、南京大学民国史研究中心张宪文教授以及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马勇研究员等应邀出席大会并发言。在为期2天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辛亥革命与百年安徽”等议题进行了极其富有成果的讨论。现将会议讨论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一、      辛亥革命的百年再审视

  发生在一个世纪前的武昌首义,揭开了这场大革命的序幕。1912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回溯半个多世纪以来对辛亥革命事件研究,成果也是极为丰富。专家学者对辛亥革命的再审视依然在不断地深入。

  中国人民大学李文海教授在《辛亥百年的历史思考》一文指出,辛亥革命的发生并非偶然,它既不是由于“西方思想的影响”激起的“骚动和不安”,也不是在少数人“极端感情”或“革命狂热”煽动下的“幼稚与疯狂”,而是社会矛盾运动的产物。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李文海教授指出在讨论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时,不能忽略了它在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方面的积极贡献。同时要发扬辛亥革命的精神遗产。即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以浩气赴事功,置死生于度外”的献身精神;关心民生疾苦、立志为百姓谋福祉的高尚品德;顺应时代潮流、放眼世界的博大胸怀。

  南京大学民国史研究中心张宪文教授在《新时期再议辛亥革命》一文回顾了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大陆学人对辛亥革命的研究。指出伴随着史料的不断开发,学科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有了较大改进,学者们的学术视野也日益扩展,人们对众多的历史问题,其中包括辛亥革命史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思考,并给予新的解读。[1]他特别指出,近代中国革命的目标是建设现代国家,辛亥革命有较长时间的演变过程。辛亥革命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改革。一次革命不可能完全消除各种社会垃圾,新兴力量不断提升和旧势力旧思想不断被改造与消失需要一个过程。

  阜阳师范学院的徐修宜教授的《论辛亥革命运动的成功与失败》一文以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纲领为中心,结合辛亥革命具体成果来看,用量化的方法和标准去评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对辛亥革命完成三民主义奋斗目标情况上看,辛亥革命的任务完成了大半,即三分之二,它的成功成份为七,它有三分之一的任务没有完成,其失败的成份为三。据此得出结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安徽大学历史系徐承伦教授《只有民主和科学可以救中国》一文集中论述了辛亥革命后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为五四运动爆发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培育了适宜的土壤,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条件。

  安徽大学商学院张志明博士《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贡献分析—基于1895—1926年宏观经济数据统计分析》一文通过1895—1926年近代中国各项宏观经济数据的分析,得出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与辛亥革命结束到南京国民革命政府建立前这两段时期,中国预估GDP增长曲线与辛亥革命后GDP增长曲线有很大的改变,后者增长趋势远大于前者,并结合辛亥革命期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多项有关经济发展、教育投入的措施,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从而客观地评价辛亥革命对近代转型时期中国的深远影响。

  安徽医科大学人文学院张晓丽教授《辛亥时期的科学文献传播与社会观念变迁研究》通过对比,对辛亥时期的科学文献传播做了细致的梳理,认为科学文献传播的途径更多样化,传播的主体以国人为主体,体现本土化特点。传播的内容更加专业与深入,提高国人的科学素养,促进科学的本土化与科学学科的建立发展,使得社会观念发生变化,国人逐渐接纳西方科学,提高对科学的全面认识,产生科学救国的思潮及实践,将科学与民主相结合,并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渊源。此外淮南师范学院政法系夏维奇副教授《拒请与申入:近代中国与万国电报公会》以中国加入万国电报公会的历史过程,考察了中国国人在辛亥革命前的世界观。由而提示出“过渡时代”中国社会的众多面相概念。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