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军的起源、演变、价值与问题

辛亥革命网 2011-10-10 00:00 来源:中国网 作者:马勇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就广义来说,至少应该从1894年孙中山觉悟算起。从那一年开始,中国革命的思想逐渐赢得了民众,逐渐上升为一种主流形态,至南京临

辛亥革命就广义来说,至少应该从1894年孙中山觉悟算起。从那一年开始,中国革命的思想逐渐赢得了民众,逐渐上升为一种主流形态,至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而达到高潮。如果从狭义去理解,所谓辛亥革命,其实就是指1911年在武昌发生的新军起义,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后续变化。所以,要说清楚辛亥革命的历史,就应该知道新军的起源、演变、价值与问题。

新军起源

 

武昌起义的主体是湖北新军。湖北新军是清末重臣、湖广总督张之洞用了十多年心血训练出来一支近代化军队,与袁世凯的北洋新军号称南北两大新式军队,是大清王朝的两大柱石。他们为什么到了关键时刻不给力、掉链子,不是保护大清王朝,成为大清王朝的“忠诚卫士”,反而成为大清王朝掘墓人呢?这确实是一个不得不说的历史教训,这和新军创建、成军及指导思想有着密切关联,是好心办成了坏事,是缺少现代政治理念,不明白军队的本质和意义,至少对大清王朝来说,这都是无法改正的教训。

新军的创建起源于1894年甲午战争。甲午战争爆发后,原来英勇善战的湘军、淮军系列,甚至还有清廷倾注大量心血培植的北洋海军在战场上望风披靡,节节败退,溃不成军,中国军人的脸面基本丢净,大清国迅即陷入战略被动,先前的鹰派不再高调,但中国究竟应该怎么办,那么多鹰派、清流,都拿不出什么好办法。

恰当此时,随军协助丁汝昌指挥北洋舰队作战的德国军事顾问汉纳根在黄海海战之后向清廷提出一个建议,以为中国在海战陆战中的失败或许有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但从军事战略战术和谋略上说,也有可检讨的地方。北洋海军数年来未曾购置一艘新船,至于东西洋各国在船炮方面的新进展新装备,更是一概乌有,这与日本拼命装备最新武器形成了巨大反差。因此他建议清廷一定要追踪世界军事发展新动向,一定要注意添置新装备,一定要改变先前的军事架构,训练十万新军,如此方才有可能十年生聚,一雪国耻。

汉纳根的建议引起清廷高度重视,清廷责成当时负责前线后勤保障的广西按察使胡燏棻与汉纳根悉心筹划,制定方案,共同办理。后因多种原因,汉纳根的庞大计划并没有很快实现,胡燏棻奉朝廷的命令只在天津小站运用德国人的办法,编练了十营新军,取名为定武军。这十营新军分别为步兵三千人、炮兵一千人、马兵二百五十人及工兵五百人,总计四千七百多人。

新军的演变

第二年(1895年),胡燏棻调任平汉铁路督办,天津小站的定武军便由从朝鲜归来的袁世凯接手,并按照朝廷的意思将这支军队定名为“新建陆军”。

胡燏棻训练定武军原本就是德国人的建议,所以袁世凯接手后依然延续这个办法,一切按照德国军队制度进行,教官主要是德国人,规模随之扩大至七千人。稍后被编为武卫军前后左中右五路中的武卫右军。由于各种原因,这支名义上归朝廷归国家的新建陆军,实际上成了袁世凯的亲兵。

在胡燏棻、袁世凯相继于北方训练新军的同时,署两江总督张之洞也奉旨编练了一支名为“自强军”的新式军队。这支自强军也是依照西方军队制度进行编练,分为步兵、炮兵、马兵、工兵等十三个营共计两千人。这支自强军后因张之洞回任湖广总督而交给两江总督刘坤一,再往后就被袁世凯收编至武卫右军。

1901年新政开始后,整军经武又一次提上清廷政治日程。1903年,清廷在中央政府层面设置练兵处,以庆亲王奕劻为总理,袁世凯会办。1905年,练兵处制定陆军军制,各省设立督练公所,准备用十年或更长时间在全国编练新军三十六镇,每镇包括步、马、炮、工程、辎重等兵种,每镇总人数为一万两千人,有统制率领。镇下分为协、标、营、队、排、棚,其首长分别为协统、标统、管带、队官、排长等。新军中下级军官由各省武备学堂毕业生充任,间有少量留学归来的军事人才。新军士兵采用募兵制,对身体、文化及生活习惯、品行等方面都有比较高的要求,但凡有不良嗜好者一律不得入伍,一经发现立即清除。这确实是一支近代化军队,是大清国的柱石,只是谁也想不到这支花了无数银子训练的新军,竟然在1911年秋天动手埋葬了大清国。

到了1911年的时候,清廷训练的新军已编成十三镇。北洋新军为中央军,亦称国军,即国家的军队。北洋新军占全国三十六镇中的六镇,即六分之一。各省新军为地方军,由张之洞一手训练的湖北新军就属于地方军系统,最先编为湖北常备军左右两翼。1905年整编为两镇,分别由张彪、黎元洪任统领。翌年又按照中央练兵处全国新军三十六镇统一规划,湖北新军第一镇改番号为督练第八镇,第二镇改番号为暂编第二十一混成协(相当于旅)。第八镇的统领还是张彪,暂编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还是黎元洪。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