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版的期刊与革命宣传(2)

辛亥革命网 2011-08-30 00:00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易正义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前十几年间,在上海宣传革命的期刊中,《中国白话报》是最清楚地标举“革命”,驱逐“满洲”的一份期刊。 ,上海出版的期刊与革命

  不过,《中国白话报》并不主张立刻采取起义行动,认为革命造反易遭政府反扑,且“现在还是鼓吹革命的时代,共预备革命的时代,并非实行革命的时代,这时候做革命的过渡,就是刺客。”只要把他杀倒一两个,他那狐群狗党,自然人人自危,哪敢再来共我作对。就是将来实行革命运动,也觉得自由些。

  1904年10月,《中国白话报》发行了21期到24期合刊本,距离20期出版时间一个月又10天,似乎预告该刊即将停刊。综合起来看,24期的期刊内容,《甲辰年国民意见书》所关心的问题比较全面外,其余的革命言论都是比较偏重于民族主义的宣扬与实践。但《甲辰年国民意见书》中,除了民族主义理念的宣扬外,仍未见标举民权主义与民生主义的主张,许多主张,和改良主义的主张差异不大,这可能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要到1905年才完整提出有关吧。换言之,一直到1904年为止,革命派的革命理论仍未触及民生主义。

  为吸引读者,革命期刊以不同的面貌出现,比较有趣的一份革命期刊是《二十世纪大舞台》,1904年10月由陈去病等人在上海创办,半月刊。该刊以“改革恶俗、开通民智、提倡民族主义、唤起国家思想为唯一之目的”。 在内容方面,则以论说、传记小说、传奇、丛谈、诙谐、文苑、歌谣、批评记事、译编等为主。主编陈去病与蔡元培关系密切,在创办本刊之前曾参与《警钟日报》编辑撰稿,鼓吹民族主义。认为国家遭受异族统治,黎民百姓对于辫发习以为常,浑然不知拥戴异族的错误。究其原因,是普通知识不够。陈去病发现戏剧可作为宣传民族意识的重要管道,若能于戏曲之中,“或编明季稗史,而演汉族灭亡记,或采欧美近事,而演维新活历史”, 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国人的尚武精神,提振国人民族主义的精神。

  《二十世纪大舞台》主要通过文艺、戏曲的形式和通俗的语言,对读者进行反清革命教育,与梁启超的《新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惜只出了两期,便被清政府查封了。在出版的两期中,共刊登8篇剧本,有孝农的《长乐老》和《镂金箱》,惜秋的《新上海》和《拿破仑》,还有静庵的《安乐窝》,幽并子的《黄龙府》等。这些剧本或借明末历史传播反清思想,或抨击慈禧太后误国,或指责上海租界歧视华人,总在激起国人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情操。《二十世纪大舞台》出版后,因《安乐窝》一剧嘲讽慈禧,为清政府不容而遭禁,与《苏报》如出一辙,显见国内言论界之闭锁,即使上海也不例外。

  1905年以后,受到日本战胜俄国的刺激,“立宪”成为时论主流,《东方杂志》录《大公报》刊文,指出“今日中国政府,又将现出一新问题,其机已动,其端已见,其潮流已隐隐然而欲涌出者,厥为何哉?盖立宪之问题是也。” 该刊对于清廷充满期待,称“改良政俗之策,操之自上,易,操之自下,难。操之自上,则凡立宪法、广教育、兴实业、练武备、整顿吏治、收回法权,事事可次第举行,外人不能置一喙。”若是操之自下,则易引起外国干涉。

  对于革命排满之说,更是主张调和,力主息争,认为满人入关两百年,风俗习惯,几已同化,革命党引为借口“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乃历朝易姓鼎革之际所习见之事,即使汉高、明太开创之初,也是如此!言革命者,若只为争君位,不必大张种族革命旗帜,若是为了伸张民权,“则惟求其民气大昌,宪政实行而已。为之主者,汉人可也,满人可也”。

  在清政府筹备立宪的时候,这种调和的说法,容易被接受,即使是康、梁一派,也大张旗鼓著书立说,支持立宪。直到清廷拒绝第二次速开国会之请愿,梁启超才在《国风报》上, 严辞批判清廷阻挠国会之失当,认为清廷所谓“筹备宪政”纯为借口,他列举14件事,指出除了议事法与选举法必须在国会召开之前完成外,其余和国会之召开并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而且制订议事法与选举法,不过费时数日的事,可见政府主张九年预备立宪,全是推脱之词。梁氏向摄政王载澧提出警告,若仍“依循现今之政治组织而不变,恐不待九年筹备之告终,而国已亡矣”!

  虽然只办了两期,《民声》对于立宪问题,却能一针见血地指出,立宪派不过是“求一宪法之空名”而已。因为立宪与专制的区别,关键在于能否集合全体国人的公意,不在于是否有订定宪法,英国没有成文宪法,全世界没有人否认它是立宪国家,反观俄罗斯,即使公布了宪法,却仍被看做专制国家,就是因为其宪法的制定,完全依君主的意志而定,鲜从人民的权利义务出发。这种“以民为主”的观念,正是君权与民权最大的区别。可惜该刊未能持续发行,对于民权主义的主张,没能更进一步地申论。

  ——选自易正义《清末上海出版之革命期刊与辛亥革命

  (作者系中国台湾亚东技术学院副教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